剪裁皆在手,终不露锋芒。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书斋十咏·剪刀》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剪刀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意境表达了剪刀的特点和价值。
译文:
错落双刀合,
晶荧百练光。
剪裁皆在手,
终不露锋芒。
诗意:
这首诗以错落双刀合的景象描绘了剪刀的形态。剪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是由无数闪亮的金属丝织成的。无论是剪裁布料还是纸张,剪刀都能轻松地完成,却从未显露出锋芒和破坏性。
赏析:
《书斋十咏·剪刀》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以剪刀为象征,传达了一种细腻和克制的美学观念。诗中的剪刀错落有致地合在一起,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给人一种精致和高雅的感觉。剪刀在人们的手中,能够轻松地进行剪裁工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和,不会伤害到其他物体。这种温和而精准的特性,不仅仅是对剪刀的赞美,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达。
这首诗的意境简练而富有想象力,通过对剪刀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不张扬、不浮夸的审美观念。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温和而精准的方式来处理事物,不需要过分张扬自己的锋芒。这种克制和内敛的美学观念,也可以引申到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提倡谦逊和平和的态度。
总之,《书斋十咏·剪刀》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剪刀的形态和特点,同时传达了一种克制和内敛的美学观念。这首诗以剪刀为媒介,表达了对温和、精准和谦逊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处理事物和与他人交往时保持温和的态度。
shū zhāi shí yǒng jiǎn dāo
书斋十咏·剪刀
cuò luò shuāng dāo hé, jīng yíng bǎi liàn guāng.
错落双刀合,晶荧百练光。
jiǎn cái jiē zài shǒu, zhōng bù lù fēng máng.
剪裁皆在手,终不露锋芒。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仄韵) 入声十五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