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咽还成沧海珠。
佳客满堂须一斗,闲居赖我近平湖。
多年不到会灵沼,气味宛然初不殊。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食鸡头》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品尝鸡头的情景和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吹开鸡冠上的红须,
用斧头砍劈,用砂磨磨碾,转付给厨师。
细细咀嚼着,顺便饮上一口池水,
慢慢咽下,竟化成了沧海的珍珠。
我家宾客众多,需要一斗鸡头才够,
在闲居中,我靠近平湖度日。
多年不曾去灵沼,但气味仿佛并未改变。
诗意:
诗人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品味鸡头的场景。他描述了鸡头上的红须在风中摇曳,以及制作鸡头菜的过程,并用诗意表达了品味美食的享受。通过吃鸡头,他不仅能够品味美食的细腻口感,还能感受到其中的奇妙变化,将鸡头咀嚼成沧海珍珠。诗人在家中迎接众多宾客,需要大量的鸡头来招待他们。他享受着平静的湖畔生活,但也略感遗憾多年未曾去灵沼,却仍能通过气味体验灵沼的风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将品味鸡头的体验与自然景物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描绘鸡头上的红须、制作鸡头菜的过程以及品尝的细节,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他将咀嚼鸡头的动作与品味沧海珍珠相比,以突出其口感的鲜美和独特。诗人的生活被描绘成宾客满堂,需要大量的鸡头来款待客人,同时也展示了他享受安静湖畔生活的心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灵沼的思念和对气味的记忆,虽然多年未曾去过,但仍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气息。整首诗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shí jī tóu
食鸡头
fēng kāi qiàn zī tiě wèi xū, fǔ zhuó shā mó xuán fù chú.
风开芡觜铁为须,斧斫沙磨旋付厨。
xì jué jiān shōu shàng chí shuǐ, xú yàn hái chéng cāng hǎi zhū.
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咽还成沧海珠。
jiā kè mǎn táng xū yī dòu, xián jū lài wǒ jìn píng hú.
佳客满堂须一斗,闲居赖我近平湖。
duō nián bú dào huì líng zhǎo, qì wèi wǎn rán chū bù shū.
多年不到会灵沼,气味宛然初不殊。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