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阶前轻素剪新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阶前轻素剪新机”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ē qián qīng sù jiǎn xīn j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宋代   苏辙
更新时间: 2024-11-23 04:08:50
“阶前轻素剪新机”全诗《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春雪漫天密又稀,勾芒失据走灵威。
故欺贫窭冬裘尽,巧助遨游酒盏飞。
林下细花添百草,阶前轻素剪新机
老农先解忧桑柘,九月家人当授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雪漫天密又稀,
勾芒失据走灵威。
故欺贫窭冬裘尽,
巧助遨游酒盏飞。

林下细花添百草,
阶前轻素剪新机。
老农先解忧桑柘,
九月家人当授衣。

中文译文:
春天的雪花密密麻麻地飘扬,有时稀疏落下,
勾芒(指寒冷的天气)失去了主导地位,灵威(指春天的气息)走了进来。
春雪欺骗了贫穷的人们,让他们以为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所以他们的冬衣不再需要,
聪明的人则借助这个机会畅享游玩,心情如酒盏般飞扬。

林间的小花让百草增添了一抹娇艳,
在阶前剪下轻素的新衣。
老农先预见到了桑柘解忧(指春天的到来),九月时他的家人将不再需要厚重的衣物。

诗意和赏析: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是苏辙在春天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初雪的景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诗中,苏辙通过描写春雪的特点和带来的变化,表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首先,苏辙以准确的笔触描绘了春雪的形态。他用“密又稀”来形容雪花的飘落,既有密密麻麻的雪花,又有稀疏的雪花,展示了春雪的特点。接着,他使用了“勾芒失据走灵威”的表达,将雪花与冬季的严寒联系在一起,春天的气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其次,苏辙通过对贫穷人们的描写,表达了春雪带来的误导和欺骗。他说贫穷的人们被春雪所欺骗,以为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不再需要厚重的冬衣。这种欺骗的情感对比,凸显了春雪的变幻无常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然后,苏辙描绘了春雪给游玩带来的机会和快乐。他称那些聪明的人们“巧助遨游”,享受春雪带来的游玩的乐趣,心情如同飞舞的酒盏般飞扬。这种描写展示了春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轻松的氛围。

最后,苏辙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表达了春雪预示着丰收季节的到来。他说老农预见到了春天的到来,桑柘解忧,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他提到九月时,农民的家人将不再需要厚重的衣物,说明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春雪的细腻描写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雪花的形态、对贫穷人们的欺骗和聪明人们的乐趣,以及农民的预见和期待,诗词传递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和希望,以及春雪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和丰收的预兆。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雪的景象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了苏辙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敏感。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描写,他展示了春雪的多重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清新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美好世界,引发对自然、生活和希望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阶前轻素剪新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èr yuè shí rì xuě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chūn xuě màn tiān mì yòu xī, gōu máng shī jù zǒu líng wēi.
春雪漫天密又稀,勾芒失据走灵威。
gù qī pín jù dōng qiú jǐn, qiǎo zhù áo yóu jiǔ zhǎn fēi.
故欺贫窭冬裘尽,巧助遨游酒盏飞。
lín xià xì huā tiān bǎi cǎo, jiē qián qīng sù jiǎn xīn jī.
林下细花添百草,阶前轻素剪新机。
lǎo nóng xiān jiě yōu sāng zhè, jiǔ yuè jiā rén dāng shòu yī.
老农先解忧桑柘,九月家人当授衣。

“阶前轻素剪新机”平仄韵脚
拼音:jiē qián qīng sù jiǎn xīn j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