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寓居六咏》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某个地方的生活情景。他手植菊花,让它们随着天空的变化而生长,早晨又加了些苜蓿,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景象。丛菊渐渐长大,为夏天的艰辛而感到同情,而花儿在晚上则畏惧秋寒。作者自谦自己只吃素食,感到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愧疚,而现在也未停止长时间的斋戒。他殷勤地拾起落下的花瓣,虽然眼力已衰退,但读书的意愿却仍然坚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居住环境和内心感受。诗人以手植的菊花为主题,通过描述菊花的生长和变化,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作者将菊花与天空相联系,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表达了他与自然相融合的心境。
诗中的丛菊、夏苦、秋寒等形象描绘了四季的变化,也折射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作者自称只吃素食,表示对物质享受的节制,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虽然眼力已衰退,但他仍然坚持拾起落下的花瓣,象征着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同时,他提到读书困难,暗示了年老之后学习的艰辛,但也表达了他不放弃求知的决心。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精神境界。
yù jū liù yǒng
寓居六咏
shǒu zhí tiān suí jú, chén tiān mù xu pán.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cóng zhǎng lián xià kǔ, huā wǎn qiè qiū hán.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sù shí jiù suǒ kuì, cháng zhāi jīn wèi lán.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yīn qín shí luò ruǐ, yǎn àn dú shū nán.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