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啄木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食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古木的敬仰和对琵琶音乐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这首诗词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首先,诗中的“食蠹非嫌蠹”表达了作者对食蠹这种昆虫的态度。食蠹是一种以木材为食的虫子,但作者并不嫌弃它们,反而通过这一形象来表达对古木的敬仰。这种敬仰可以理解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赞美。
其次,诗中的“声来古木高”描绘了食蠹在古木中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古木”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沧桑,而食蠹的声音则是对这种历史的回响和延续。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意愿。
最后,诗中的“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表达了作者对琵琶音乐的向往和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琵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作者希望有人能够弹奏琵琶,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写入琵琶的音符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食蠹、古木和琵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以及对音乐的向往和表达情感的渴望。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既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zhuó mù èr shǒu
啄木二首
shí dù fēi xián dù, shēng lái gǔ mù gāo.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shuí jiāng pí pá nòng, xiě rù xiàng sī cáo.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