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风物不知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风物不知休”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岳州孙屯田》,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wù bù zhī xi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宋代   梅尧臣
更新时间: 2024-11-24 09:45:20
“风物不知休”全诗《寄岳州孙屯田》
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
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岳州孙屯田》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岳州孙屯田》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
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诗意:
这首诗以洞庭湖、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中展示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壮丽,以及明月的皎洁和秋天的凉爽。诗人感慨光阴易逝,岁月如梭,而自然界的风景却不知疲倦,永恒不变。最后,诗人希望太守能够欣赏他的诗句,就像当年的沈隐侯一样赏识才华。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和岳阳楼为背景,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洞庭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赞其美丽壮观之处,诗中的"洞庭好"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岳阳楼是湖畔的一座古建筑,它坐落在山上,俯瞰洞庭湖,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色,诗中的"都在岳阳楼"则强调了这座楼的重要性。

诗中的"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描绘了皎洁明亮的明月,与秋天的寒冷气息相得益彰。这两句意味深长,既可以理解为明月的光辉能照亮千里,也可以联想到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表达了时光逝去的无情和自然界的永恒。人的青春有限,时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而自然界的景色却不受时间的限制,永远在变化和延续。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体现了人们常有的对生命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思考与感慨。

最后两句"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作的希望和期待。诗人希望太守能够欣赏他的诗句,就像当年的沈隐侯一样赏识才华。这里的太守指的是岳州的地方官员,而沈隐侯则是指南宋时期文学家沈括,他是岳州的守臣,也是梅尧臣的榜样和楷模。通过这两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传世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感慨和对才华的自信。诗中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恒久不变,以及人类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人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太守的赏识,成为像沈隐侯一样受人尊重和传世的文人。整首诗意典雅,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风物不知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yuè zhōu sūn tún tián
寄岳州孙屯田

cóng lái dòng tíng hǎo, dōu zài yuè yáng lóu.
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
míng yuè yī qiān lǐ, hán guāng sān wàn qiū.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
nián huá yǒu shí jǐn, fēng wù bù zhī xiū.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
tài shǒu lián yǔ jù, yīng rú shěn yǐn hóu.
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风物不知休”平仄韵脚
拼音:fēng wù bù zhī xi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