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写给李尉的,李尉是他的朋友。诗中以越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越州地方的一些描述和感受。诗词描绘了余水与越州的关系,将越州比作琵琶的尾部,强调了其地位和重要性。诗中还描述了琵琶声、洞庭湖上的雁飞和微风吹过芦苇的景象。诗词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南斗星无法破坏湖波的宁静,以及长刀的锋芒和闪耀的光彩。最后两句描述了夜晚中的姱娥出现在寒溪中,她身上的青铜被打磨得光亮如镜。整首诗表达了对越州山水和文化的赞美和喜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越州的景色和特色。通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越州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以余水与琵琶的关系作为开头,形象地表现了越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接着,通过琵琶声、雁飞和风吹芦苇的描绘,展现了越州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气息。诗中的南斗星、长刀和姱娥这些形象,更为诗词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最后两句则以青铜莹磨的景象结束,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整首诗词写景生动,描绘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特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越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为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词既是对越州山水的描绘,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赞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dé yú gān lǐ wèi shū lǜ shì táng rén yú yuè tíng shī yīn yǐ jì tí
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yú shuǐ zhī yú yuè zhī bǐ, zhù jī xiāng duì pí pá wěi.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pí pá rì rì yǒu qiū shēng, yàn guò dòng tíng fēng rù wěi.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nán dòu jiá hú bō bù qǐ, cháng dāo shàn fēng bì ěr ěr.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kuā é yè chū zài hán xī, qīng tóng yíng mó guāng jǐ lǐ.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cháo yīn wú kè fú pú qīng, mǎn zhǐ rú cán shū kě xǐ.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五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