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盘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观世音赞六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岸孤绝补陀岩,
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
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
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盘生死不二见,
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
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
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
金沙滩头马郎妇。
中文译文:
孤立在海岸的补陀岩,
有一众生获得圆满觉悟。
八万四千清净的眼睛,
看到尘劳中华丽的藏海。
八万四千的观世音菩萨,
用母陀臂引导有情众生到彼岸。
涅槃中生死不再分离,
这就是被称为施无畏。
八种风吹袭老病死,
没有一个众生得到安稳。
心中的华光照亮十方虚空,
即可见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眼睛。
如果真心希望见到观世音菩萨,
请前往金沙滩,那里是马郎妇。
诗意和赏析:
《观世音赞六首》是一首讴歌观世音菩萨的诗词。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化身,被视为救度众生的大悲菩萨。诗中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神圣形象和普度众生的慈悲行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孤立在海岸的补陀岩,象征着世俗的繁忙和纷扰。接着,诗人表达了观世音菩萨有八万四千双清净眼睛,能看到尘世中华丽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中华藏海”意指众生内心深处的宝藏。
下一节诗句中,诗人称赞观世音菩萨具有八万四千双母陀臂,用来引导有情众生到达彼岸,解脱生死的轮回。涅槃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诗人认为在涅槃中,生死不再有差别,这是真正无畏的境界。
接着的几句描述了世间众生的痛苦境遇,八种风象征着各种困难和苦难,使众生无法获得安稳。只有当内心的华光照亮十方虚空时,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眼睛,这象征着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智慧和慈悲。
最后两句“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是一种幽默的结尾。马郎妇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形象,传说他在金沙滩等待观世音菩萨的到来。这里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示,如果真心希望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去金沙滩找马郎妇,暗示了观世音菩萨的众多化身和普遍存在。
整首诗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和智慧慈悲的行为,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解脱众生痛苦的信仰和向往。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对观世音菩萨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佛教信仰中的慈悲与智慧的理念,并鼓励人们追求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guān shì yīn zàn liù shǒu
观世音赞六首
hǎi àn gū jué bǔ tuó yán, yǒu yī zhòng shēng yuán zhèng jué.
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
bā wàn sì qiān qīng jìng yǎn, jiàn chén láo zhōng huá cáng hǎi.
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bā wàn sì qiān mǔ tuó bì, jiē yǐn yǒu qíng dào bǐ àn.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niè pán shēng sǐ bù èr jiàn, shì zé míng wéi shī wú wèi.
涅盘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bā fēng chuī bō lǎo bìng sǐ, wú yī zhòng shēng de ān wěn.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xīn huá zhào le shí fāng kōng, jí jiàn guān shì yīn cí yǎn.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shè yù zhēn jiàn guān shì yīn, jīn shā tān tóu mǎ láng fù.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