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堪六月已闻蛩,日暮咿咿响庭际。
关河多风气萧索,碧树先秋早摇落。
鸣机夜织常怨寒,白纻吴衫苦轻薄。
年年促织谁最悲,堂上美人愁翠眉。
清砧捣练对残月,玉箸啼红裁远衣。
唐风诗人劝其主,行迈苦迟嗟岁暮。
山城听汝已三年,三年白发多于故。
飘飘秋梦到江湖,我欲东归鲙碧鲈。
安能为尔将双泪,岁岁风前沾客裾。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闻蛩有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一个秋日的夜晚听到蛩蛩声而产生的思绪和感慨。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蛩有感
遥夜飞萤动秋思,
独卧空山惊晚岁。
可堪六月已闻蛩,
日暮咿咿响庭际。
关河多风气萧索,
碧树先秋早摇落。
鸣机夜织常怨寒,
白纻吴衫苦轻薄。
年年促织谁最悲,
堂上美人愁翠眉。
清砧捣练对残月,
玉箸啼红裁远衣。
唐风诗人劝其主,
行迈苦迟嗟岁暮。
山城听汝已三年,
三年白发多于故。
飘飘秋梦到江湖,
我欲东归鲙碧鲈。
安能为尔将双泪,
岁岁风前沾客裾。
中文译文:
遥远的夜晚,飞舞的萤火虫唤起了我的秋思,
我独自躺在空山之中,惊叹着岁月的逝去。
六月的时候已经能听到蛩蛩的鸣叫,
日暮时分,咿咿的声音传遍庭院。
关河地区多风,气氛凄凉,
碧树早早地摇落了秋叶。
夜晚里,织机声不断,常常怨叹着严寒,
白色的织布机前,吴衫的质地又薄又苦。
年年催促织布的人最为悲伤,
堂上的美人为了织布而忧愁着秀丽的眉毛。
清脆的砧杵敲打在残月下,
玉箸啼哭着,剪裁远方的衣服。
唐代的风格的诗人劝诫主人,
行动虽然迟缓却痛叹岁月的流逝。
在山城中,我已经听你三年的音容,
三年间,白发增多,多过于故事的岁月。
飘飘的秋梦飘向江湖之中,
我渴望东归,寻找鲙和碧鲈。
我又怎能为了你而流下双眼的泪水呢,
岁岁年年,风前的衣裾上沾满客人的泪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听到蛩蛩的声音,引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关河地区的寂寥和凄凉,以及寒冷的夜晚。作者通过描写织布机前的美人和织布的辛苦,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思念之情。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渴望,希望归去江湖,追寻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诗词表现出了深沉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词的节奏平缓,语言简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wén qióng yǒu gǎn
闻蛩有感
yáo yè fēi yíng dòng qiū sī, dú wò kōng shān jīng wǎn suì.
遥夜飞萤动秋思,独卧空山惊晚岁。
kě kān liù yuè yǐ wén qióng, rì mù yī yī xiǎng tíng jì.
可堪六月已闻蛩,日暮咿咿响庭际。
guān hé duō fēng qì xiāo suǒ, bì shù xiān qiū zǎo yáo luò.
关河多风气萧索,碧树先秋早摇落。
míng jī yè zhī cháng yuàn hán, bái zhù wú shān kǔ qīng bó.
鸣机夜织常怨寒,白纻吴衫苦轻薄。
nián nián cù zhī shuí zuì bēi, táng shàng měi rén chóu cuì méi.
年年促织谁最悲,堂上美人愁翠眉。
qīng zhēn dǎo liàn duì cán yuè, yù zhù tí hóng cái yuǎn yī.
清砧捣练对残月,玉箸啼红裁远衣。
táng fēng shī rén quàn qí zhǔ, xíng mài kǔ chí jiē suì mù.
唐风诗人劝其主,行迈苦迟嗟岁暮。
shān chéng tīng rǔ yǐ sān nián, sān nián bái fà duō yú gù.
山城听汝已三年,三年白发多于故。
piāo piāo qiū mèng dào jiāng hú, wǒ yù dōng guī kuài bì lú.
飘飘秋梦到江湖,我欲东归鲙碧鲈。
ān néng wéi ěr jiāng shuāng lèi, suì suì fēng qián zhān kè jū.
安能为尔将双泪,岁岁风前沾客裾。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平韵)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