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笠重吴山雪,鞋香楚地花。
他年访禅室,宁惮路歧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词:《僧》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一钵即生涯,
随缘度岁华。
是山皆有寺,
何处不为家。
笠重吴山雪,
鞋香楚地花。
他年访禅室,
宁惮路歧赊。
中文译文:
一钵即可成为我的生活,
随缘度过岁月的华美。
山中的每座山都有佛寺,
无论身在何处,皆为我家。
头上笠帽沉重,承载着吴山的雪,
脚下鞋子沐浴着楚地的花香。
他年再访禅室,
宁愿付出艰难的旅程,也不怕遭遇困难与挫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僧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自在、随缘度日的生活态度。诗人以一钵饭为生涯,表明了自己过简朴、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他将山比作佛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佛寺的存在,因此无论身在何地,都是家的感觉。
第二联描述了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风景。头上的笠帽承载着吴山的雪,脚下的鞋子沾染着楚地的花香。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行走中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表示将来再次访问禅室,即便路途艰难,也不惧怕路途的曲折与困难。这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道路的执着和坚持,他愿意面对各种困难,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对于禅修道路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于内心平静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于佛教禅修的倾慕和追求。
sēng
僧
yī bō jí shēng yá, suí yuán dù suì huá.
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
shì shān jiē yǒu sì, hé chǔ bù wéi jiā.
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lì zhòng wú shān xuě, xié xiāng chǔ dì huā.
笠重吴山雪,鞋香楚地花。
tā nián fǎng chán shì, níng dàn lù qí shē.
他年访禅室,宁惮路歧赊。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