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作诗遗故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作诗遗故人”出自宋代苏轼的《吊李台卿并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uò shī yí gù ré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宋代   苏轼
更新时间: 2024-11-27 08:32:19
“作诗遗故人”全诗《吊李台卿并叙》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吊李台卿并叙》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吊李台卿并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当初我还不认识你,人们却嘲笑你。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你低垂着头,像只老鹳雀,被烟雨所笼罩,心事重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你身穿破旧衣衫来到我这里,坐得像是在垂钓时的危险坐姿。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褚裒只露出半张面容,嘲笑你的话语却十分妙趣横生。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缓缓涉过波澜,远远眺望,却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却劝你要像元妩媚一样娇媚动人,但作为士人,难以轻易奢望。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你读书时的眼神如明月一般,光芒透过每一个缝隙照亮了一切。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我已年老,常常将事物遗忘,但与你相遇就像是再次得到。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你在各种技艺上自由穿梭,广博且知晓其中的要领。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可惜的是,你的言辞不够文雅,年老之后也不再出众。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你生前世俗之人未能理解你,如今已去世,谁还会悼念你呢?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创作这首诗词以表达对你的思念,希望能让一些明理之人理解你的境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台卿的形象和境遇,展示了苏轼对他的思念和敬意。苏轼赞美了李台卿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台卿在世时饱受误解和冷遇的愤慨。整首诗词以深情的口吻,通过对李台卿的赞美和自身感慨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才情的珍视,并寄托了对文化人的期望和对世俗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诗遗故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iào lǐ tái qīng bìng xù
吊李台卿并叙

wǒ chū wèi shí jūn, rén yǐ jūn wèi xiào.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chuí tóu lǎo guàn què, yān yǔ mái qī qiào.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bì yī lái guò wǒ, wēi zuò ruò chí diào.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chǔ póu bàn miàn xīn, zōng miè yī yǔ miào.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xú xú shè qí lán, jí wàng bù kě jiǎo.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què quàn yuán wǔ mèi, shì gù nán qīng liào.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kàn shū yǎn rú yuè, xià xì mí bù zhào.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wǒ lǎo duō qiǎn wàng, dé jūn rú zài shǎo.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zòng héng tōng zá yì, shén bó qiě zhī yào.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suǒ hèn yán wú wén, zhì lǎo yōu bù yào.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qí shēng shì mò shí, yǐ sǐ shuí fù diào.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zuò shī yí gù rén, shù jiě sú zǐ qiáo.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作诗遗故人”平仄韵脚
拼音:zuò shī yí gù rén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