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肯对绮罗辞白酒,试将文字恼红裙。
今宵记取醒时节,点滴空阶独自闻。
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
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
曾把四弦娱白傅,敢将百草斗吴王。
従今却笑风流守,画戟空凝宴寝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在雨中饮酒的情景。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小院阴阴遍洒尘,方塘波光欲生纹。
已经厌倦了仙袂来行雨,不要让歌声停留在云中。
愿意对着华美的酒杯辞旧迎新,试着用文字激怒了红裙。
今夜记住清醒的时刻,点滴声空阶上独自聆听。
五十岁归来,鬓角还未有霜;十余年宦海经历,眉毛却已经排列得整齐光亮。
唤起小船在渡口迎接秋天的女子,驻马在桥边询问泰娘。
曾经替四弦琴为白傅娱乐,敢于与吴王斗百草。
从今往后只能嘲笑自己风流的身份,画戟再也无法凝固宴席和寝室的芬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闾丘江君二家在雨中饮酒的场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小院中洒满尘土的景象,以及方塘中波光粼粼的美景。他感到厌倦了被称为仙袂的云雨,不希望歌声停留在云端。与此同时,他愿意用华美的酒杯与旧时告别,用文字激怒红裙的女子。在这个雨夜中,诗人独自站在空阶上,聆听滴水声,留下清醒的记忆。
诗中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诗人五十岁归来,鬓角尚未有霜,但他在宦海中度过了十余年,经历丰富,眉毛却已经整齐而明亮地排列。他唤起小船迎接秋天的女子,询问桥边的泰娘。诗人曾经以弹琴娱乐白傅,敢于与吴王斗百草。然而,他现在只能自嘲自己风流的身份,画戟再也不能凝固宴席和寝室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酒和文字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小院的阴暗与方塘的光明、鬓角的未有霜与眉毛的整齐光亮等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诗人以诗意深沉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他曾经娱乐白傅,敢于与吴王斗百草,但现在他将自己的风流身份看作是笑谈,不再追求名利。他在雨夜中享受着孤独的清醒,倾听着点滴的声音,留下了这首诗作为对逝去时光的纪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隐约的意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雨夜、酒宴、文字等元素,将自己的情感与时光的流转相融合,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思。
这首诗词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沉的诗意,展现了苏轼的才情和思想境界,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对时间、人生和情感的思考与共鸣。
sū zhōu lǘ qiū jiāng jūn èr jiā yǔ zhōng yǐn jiǔ èr shǒu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
xiǎo pǔ yīn yīn biàn sǎ chén, fāng táng liàn liàn yù shēng wén.
小圃阴阴遍洒尘,方塘潋潋欲生纹。
yǐ fán xiān mèi lái xíng yǔ, mò qiǎn gē shēng biàn zhù yún.
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kěn duì qǐ luó cí bái jiǔ, shì jiāng wén zì nǎo hóng qún.
肯对绮罗辞白酒,试将文字恼红裙。
jīn xiāo jì qǔ xǐng shí jié, diǎn dī kōng jiē dú zì wén.
今宵记取醒时节,点滴空阶独自闻。
wǔ jì guī lái bìn wèi shuāng, shí méi huán liè zuò shēng guāng.
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
huàn chuán dù kǒu yíng qiū nǚ, zhù mǎ qiáo biān wèn tài niáng.
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
céng bǎ sì xián yú bái fù, gǎn jiāng bǎi cǎo dòu wú wáng.
曾把四弦娱白傅,敢将百草斗吴王。
cóng jīn què xiào fēng liú shǒu, huà jǐ kōng níng yàn qǐn xiāng.
従今却笑风流守,画戟空凝宴寝香。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