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林下何曾得共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林下何曾得共欢”出自宋代周惠的《萧岩》,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 xià hé zēng dé gòng hu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宋代   周惠
更新时间: 2024-11-27 18:13:02
“林下何曾得共欢”全诗《萧岩》
万里藏云境界宽,仙源江上起峰峦。
莺啼翠柳三春暖,松隐清风六月寒。
飞雁忽惊天柱过,蛰龙犹向石潭蟠。
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
《萧岩》周惠 翻译、赏析和诗意

《萧岩》

万里藏云境界宽,
仙源江上起峰峦。
莺啼翠柳三春暖,
松隐清风六月寒。
飞雁忽惊天柱过,
蛰龙犹向石潭蟠。
宦游争道兹岩好,
林下何曾得共欢。

中文译文:
山岳之间云雾缭绕,景色广阔无边,
仙源江上山峦起伏。
春天里黄莺啼鸣,翠绿的柳树温暖着三个春天,
松树隐匿在清风中,六月里的寒意。
飞雁突然惊起,飞过天柱山,
沉睡的龙依然蜿蜒在石潭之中。
游历的人争相前来,称赞这座山峰之美,
然而在树林下,却从未有过共同的欢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山岳之美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的思考。

诗人以"万里藏云境界宽"来描绘山岳之间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表现出山脉辽阔广袤的气势。"仙源江上起峰峦"则形容江水旁的山峰层叠起伏,营造出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

接下来,诗人用春天的景色来展示山峰的美丽。"莺啼翠柳三春暖"描绘了春天里莺鸟鸣叫和翠绿的柳树,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感觉。然而,"松隐清风六月寒"却带来了六月的寒意,展示了山峰在不同季节的变幻和多样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飞雁和蛰龙为形象,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灵与山岳的互动。"飞雁忽惊天柱过"描绘了飞雁惊起的景象,犹如飞过天柱山一样,给人以震撼之感。"蛰龙犹向石潭蟠"则形容沉睡的龙蜿蜒在石潭之中,展现了自然界中神秘而神奇的存在。

最后两句"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岳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类社会中功利和繁忙的反思。"宦游争道"指的是追求功名利禄的官员们争相前来欣赏这座山峰之美,但在山林之下,却没有共同的欢乐。这句话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社会中追求利益的繁忙与山岳之间的宁静和无欲。

整首诗以峰峦奇秀的山岳景色为线索,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界的生灵活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类社会繁忙与山岳宁静的对比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首诗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呈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林下何曾得共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āo yán
萧岩

wàn lǐ cáng yún jìng jiè kuān, xiān yuán jiāng shàng qǐ fēng luán.
万里藏云境界宽,仙源江上起峰峦。
yīng tí cuì liǔ sān chūn nuǎn, sōng yǐn qīng fēng liù yuè hán.
莺啼翠柳三春暖,松隐清风六月寒。
fēi yàn hū jīng tiān zhù guò, zhé lóng yóu xiàng shí tán pán.
飞雁忽惊天柱过,蛰龙犹向石潭蟠。
huàn yóu zhēng dào zī yán hǎo, lín xià hé zēng dé gòng huān.
宦游争道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

“林下何曾得共欢”平仄韵脚
拼音:lín xià hé zēng dé gòng hu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