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行旅的诗词(94首)

  • 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 2.《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3.《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 4.《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宋·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
    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
    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 5.《西陵峡》 唐·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 6.《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唐·韩愈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
    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
    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 7.《早起五言三韵》 唐·韩偓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
    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 8.《写怀二首》 唐·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 9.《长亭怨》 宋·张炎

    之北,遂作此曲
    记横笛、玉关高处。
    万里沙寒,雪深无路。
    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

  • 10.《过涧歇近(中吕调)》 宋·柳永

    淮楚。
    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行旅
    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 11.《秦原道中》 唐·欧阳衮

    分险架长澜,斜梁控夕峦。
    宿云依岭断,初月入江寒。
    缁化秦裘敝,尘惊汉策残。
    无言倦行旅,遥路属时难。

  • 12.《客中月》 唐·白居易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 13.《解蹀躞》 宋·杨泽民

    一掬金莲微步。
    堪向盘中舞。
    主人开阖,呼来慰行旅
    暂时略得舒怀,事如橄榄,馀甘卒难回苦。

  • 14.《琐窗寒》 宋·杨泽民

    倦拂鸳衾,羞临鹊鉴,懒开窗户。
    韶华暗度,又过妒花风雨。
    掩熏炉、怕闻旧香,柳阴只有黄莺语。
    似向人、欲说离愁,因念未归行旅

  • 15.《菩萨蛮(咏目)》 宋·谢绛

    娟娟侵鬓妆痕浅。
    双眸相媚鸾如翦。
    一瞬百般宜。
    无论笑与啼。
    酒阑思翠被。
    特故瞢腾地。
    生怕促归轮。
    微波先注入。

  • 16.《琐窗寒》 宋·陈允平

    禁烛飞烟,东风插柳,万家千户。
    梨花院落,数点弄晴纤雨。
    傍秋千、红云半湿,画帘燕子商春语。
    数十年南北,西湖倦客,曲江行旅

  • 17.《三登乐》 宋·陈三聘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
    烛花红、夜阑共语。
    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 18.《诉衷情》 宋·李处全

    疏烟明淡雨膏如。
    青入烧痕初。
    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
    随杖履,有琴书。
    酒盈壶。
    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 19.《宿彭蠡馆》 唐·罗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
    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

  • 20.《宿彭蠡馆》 唐·罗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
    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