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国家的诗词(166首)

  • 81.《鹊巢》 宋·王洋

    今年结巢不近地,门户人言解知岁。
    了知积累功力劳,投伴鸤鸠无此智。
    闾里争如恶少年,不持弹射操空拳。
    挥巢取子尽居室,旁观禁止无由缘。

  • 82.《和秀实寄诗》 宋·王洋

    去年河南归故地,今年朔方兵又起。
    血牲面埋曾几时,无乃奸盟神不喜。
    嗟尔万人来远荒,岂无战士伤金疮。
    封疆万里尚越境,金帛露积犹多藏。

  • 83.《上史魏公寿三首》 宋·孙应时

    清都绛阙拱慈皇,鹤驾鸡鸣起未央。
    父子至情如一日,国家庆事冠前王。
    公功实作风云旧,帝学于今日月光。
    天寿两宫千万岁,端留元老赞明昌。

  • 84.《宋元绘挽词》 宋·郭印

    国家有祸源,王氏变新法。
    元佑壅其流,旧防无敢越。
    逮至崇宁初,阴霾蔽日月。
    溃彼千仞堤,横波不可遏。

  • 85.《九月雪十月雷记异》 宋·方回

    九月二十五夜雪,南天稻梁未全结。
    十月二十五夜雷,东风桃李俱误开。
    七十三翁骇何谓,雷旧惯闻雪则未。
    水旱国家有仓储,人能寡欲疫疠无。

  • 86.《送赵无己之临川》 宋·方回

    古之诸侯公侯伯,今之诸侯二千石。
    建邦作郡事不同,后车皆当载宾客。
    钓鱼吕望朝弃竿,饭牛宁越夜辞轭。
    云龙风虎机会偶,赫奕功名垂竹帛。

  • 87.《赠綦大将军》 宋·方回

    将军早学万人敌,从父行军十六七。
    上马如飞海东青,大羽劲弓轰霹雳。
    直欲生擒彼不庭,天山之北北复北。
    总兵王子设危阱,陷阵先锋沦异域。

  • 88.《咏史下·杨太后》 宋·陈普

    丑短妍长熟用心,国家持换郭槐金。
    一门姊妹同倾晋,饿死犹轻罪更深。

  • 89.《渔父辞》 宋·陈普

    神冢作耒耜,伏羲为网罟。
    耒耜之利以教耕,网罟是乃取鱼具。
    天启生涯资生灵,八政以食首为民。
    采山钓水利其利,国家租税自此征。

  • 90.《广津仓检视斛斗》 宋·孔武仲

    长渠西来拟天汉,千里清阴绿杨岸。
    高墉杰屋如屯云,碧瓦参差插天半。
    小楼三尺偷晨光,山低堆积白与黄。
    千艘一卸须臾了,江湖极目来帆墙。

  • 91.《纪行十首 竹筿潭》 明·张羽

    冻雨不成雪,客行利新晴。
    回睇三山外,残阳霭余明。
    江神不扬波,归流澹且平。
    使者诚寡德,国家育威灵。

  • 92.《次韵胡温升玉甫西野》 宋·许月卿

    偶为西湖万山出,三省兴中歌西勿。
    中庸公子惠新诗,句里韩筋犹柳骨。
    文章感慨须和平,能泣鬼神风雨惊。
    和声似鸣国家盛,送东野序序文鸣。

  • 93.《凯歌·今年三月三》 宋·项安世

    今年三月三,乐事今古稀。
    嘉陵江到武昌口,此时此日同□□。
    北人不敢恃鞍马,西人不敢凭山豀。
    德安有高悦,匹马穿重围。

  • 94.《宣帝》 宋·项安世

    宣皇开口嫌俗儒,要知不是憎诗书。
    多文少实果何取,国家弃尔如粪土。
    卓然高见亦大奇,懲羹不谓真吹虀。
    汉家德意自此尽,王业岂是元成衰。

  • 95.《次韵王司理二首》 宋·项安世

    它乡异县歘相逢,岐国家声聋贷崧。
    仕宦一生无去国,周旋四世不言功。
    太平时节司文事,满世交游尽至公。
    若把安荣观后进,百年未抵一年中。

  • 96.《秋日登南城台》 宋·陶弼

    国家书少,秋台寒草生。
    无人来远渡,尽日上高城。
    落照悬渔布,孤烟起戍营。
    东篱故园菊,又向酒中倾。

  • 97.《潘吴二察甚振风采刘仲山有诗因次其韵》 宋·姚勉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
    翻盆窥瓮若不闻,射影含沙但潜发。
    坦途自诧忘羊肠,坚冰恐已在履霜。
    熙丰旧人正伺隙,乃尔寂寂无精光。

  • 98.《拍手行》 宋·王柏

    五云缥缈护天关,{誉言换车}金辇宝来如山。
    上有封题三道印,多是中朝清要官。
    一膏一缕尽民命,荆箠新痕蚀旧瘢。
    东麾西节步霄汉,公私赤立生意悭。

  • 99.《和史司直韵五首》 宋·吴潜

    疑怪虚窗彻夜明,晓看积雪与阶平。
    虽知乐岁无捐瘠,尚恐祁寒有怨情。
    天地浑沦方返朴,国家霈泽正哀惸。
    区区甚愿祈三白,只怕人閒忌满盈。

  • 100.《孙仲益和议帖赞》 宋·岳珂

    事君有大义,彼国家不计,而惟雇乎之避地。
    则执笔舐痔,惟苟活是视,岸然不愧,固其素志。
    于予乎何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