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造句 > 对联造句

对联造句

“对联”的解释

对联[duì lián] 对联 (语文文学名词)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201、“宏图大展兴隆宅,泰运长临富裕家”乔迁新居的对联诉说着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周妹一家的喜悦,而“高高兴兴”的横批正是全寨侗胞真实写照。

202、况且,若是对联能够传天下的话,今天之事,也会传为美谈,江南第一才子秦淮河畔为一渔夫研墨,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203、官兵们围绕“感悟十八大,创造新成就”这一主题,描状物景,叙事抒情,近百幅文采飞扬、语韵铿锵的对联,搅热了冬日的军营。

204、红漆漆的大扇门敞开,两名衙役笔直的站在门口,目光炯炯观注着每一个路过之人,一副对联印入眼前。

205、刘绪贻先生口述自传中的潘光旦,笔者私意认为是他对联大师友回忆中写得最好的。

206、穿过桃花长廊,方才见到桃花园的正门,门上一副“夭夭桃宝美意延年,灼灼其华红霞映日”的对联,将桃花美景与养生之道结合,写意得淋漓尽致。

207、可是,看到方林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众人忽然转口,说要写对联,中秋佳节的对联,选最好的贴在玄岳门上。

208、引导牌完成后,都本基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为每一个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运动员题写嵌名对联,如给陈燮霞的是“燮和天下顺,霞映乾坤红”。

209、走进展厅,迎面便是饶宗颐身着深红色上衣、手执毛笔挥毫泼墨的巨幅照片,一旁还印上了他的书法对联“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210、“古道街渠俱风流大江东去,寻常巷陌曾几多鼎食钟鸣”——这是白果园《湘江评论》旧址对过门口上的一幅对联

211、这幅对联,是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撰。

212、正所谓“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

213、作为卢氏大宅的第一进,庆云堂气势非凡,尤其是抱柱上顾大风所题对联——素壁云晖绮户重开陈百席,华堂雨集高朋满座进千觞——刻画得十分恰当。

214、至今写下了多少对联,他自己也数不上来。

215、再往前走,一个挂着“懿行再世”横匾的亭子完全成为一个大卧室,几个人搭起一个台子正在打麻将,外侧的木质对联也只剩下右半边,左半边不知去向。

216、祠内设龛橱,橱内悬挂李炳辉烈士遗像,两侧对联是“身殁名留蜚声千古,功成志遂含笑九原”,横额书“天下为公”。

217、在琉璃寺镇秦庄,家家户户有这样两幅对联,里面是传统的春联,外边是村里人给他们写的楹联,内容从勤劳致富、孝敬老人,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218、如谐音“官上加官”的湘绣精品《冠上加冠》、清代吴建三的楷书七言对联、行书四条屏,民国刘雨岑的设色花鸟等。

219、战士王刚臂力过人,人称“南沙大力士”,他书写的对联为“持钢枪伴国旗显男儿赤胆忠心,守南沙卫国门为华夏千秋功业”,笔力千钧,字如其人。

220、林伯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书院门前由创办人林德泉手书的对联“卓荦为杰,山渎效灵”。

221、昨日一大早,丹灶东升沙岸村的梁伯来到丹灶市场一挥春摊位前,一下了就订购了好几幅对联

222、“东方今报喜鹊闹春,南雁又闻黄犬献岁”,第一副对联一气呵成,宋老师仔细打量了一遍,小心地将它平铺在书案上。

223、康有为的《书法对联》运笔在不方不圆之间,笔力浑厚而苍拙,浓墨渴笔,具有静穆大气的阳刚之美。

224、因他的《对联话》影响甚广,故名气也甚大,当下时人目为大师,尊为楷范,或纷纷效尤,或借以为违律之挡箭牌。

225、诗人沙金写的是“劳动世界家家欢乐,人民天下个个翻身”,作家何公超写有“解放全中国和平建设,创造新社会富强康乐”的对联,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226、熟普在香港极为受宠,有茶肆对联:“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便将普洱茶推为第一。

227、一侧墙上悬挂着四幅花鸟画和一副对联,上写“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这是詹天佑的故友赠给他的语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写照。

228、在油区切6井接转站,大红的对联、飘扬的彩旗、厚厚的积雪,还有转输泵低缓的响声,衬托出昆北油田节日生产的喜庆气氛。

229、从古代采诗官搜集的民谚、歌谣,到文人编撰的“杂纂”、对联,再到现代的顺口溜,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段子。

230、记得儿时山村药店常能见到这样的对联——“但得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患者也会因此多了几分温暖。

231、一货摊上悬挂有“吉星高照百福来”的对联在出售。

232、王克功拿出专为周占先创作的对联“沥胆披肝真义士,临危救命大恩人”和一首五律送给他。

233、倒是清人顾嘉蘅的一副对联出了大名;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34、瞧这对联的意境,郭遇春莫非还精通六爻课?此时,那对联前,正有一人站着,听见开门响动,便转过身来。

235、此幅七言对联苍劲有力,赫然刻在南海天都巍峨堡垒之左右两侧,顿显城门气势非凡。

236、他写了三副对联,如“英勇参军欣献岁,光荣祝捷喜迎春”、“喜听腊鼓随腰鼓,高唱秧歌接凯歌”等。

237、没有碑柱,自然也没有对联,更没有“流芳百世”。

238、为了平息这个争论,他写下了一幅对联,其中一句是“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诸葛亮对这个问题是不会在意的。

239、一个人七天以前还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忽然什么都会,会对联,诗词,会剑法还变得讲礼貌,姜兄请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240、一副副对联跃然纸上,杨纪购买的宣纸很快卖光,不得不又去文房店,另外又买了几沓的宣纸。

241、厅内柱上悬挂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两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周*来的伟大一生。

242、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他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43、这副著名的对联,是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撰。

244、好啊,乔帮主若是听到这幅对联,肯定也该是含笑九泉了!

245、此联一出,文人们一下子就惊呆住了,这个对联纯熟的应用了多音字,使得对联工整且词义通达,尤其是那七个“朝”。

246、嗯,不仅工整,更能从中品出对联之人宽广的胸襟,和旷达不羁的情怀。

247、若干年过后,吴老重新把这副对联书写装裱,反复吟味,有很深的感触。

248、后正屋大门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的对联,则是魏源的至交龚自珍对魏源的评价。

249、不过,来此都是饕餮食客,再也不见吟诗作赋、填词对联的文人骚客了,如此繁华之地,少了这些儒雅风流的人,不免多了些酒池肉林的庸俗之气。

250、相当一批“广造钟”装有活动玩偶,玩偶手中握有“福寿齐天、千秋永固”等吉祥的对联或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