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造句 > 串户造句

串户造句

“串户”的解释

串户[chuàn hù] 串户 串户 chuàn hù 串门子。 赵树理 《锻炼锻炼》:“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

51、财政局包联他们村后,干部走门串户了解实际情况,最后决定把修路作为村子脱贫的突破口。

52、而社区第六党支部*记花钟麟则带领“红袖章”志愿服务队走门串户,积极向居民宣传拆违控违工作的重要性,帮助社区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

53、此后我祖父仍然早出晚归,继续自己的木匠生活,这时候中华大地正是变乱纷呈、烽烟四起,我祖父在小乡村走街串户,倒也温饱不愁。

54、陈老汉还经常走门串户,动员村民响应旧村改造的号召,尽快拆掉自己的老房子,空出宅基地,建设新农村。

55、驻村期间,他常常走门串户,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并想法设法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爱戴。

56、每天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的吆唤着,不管是大罗、小罗,还是粗罗、细罗,或是补罗,都做的精细。

57、寻民强走家串户,调查了解到很多养殖户因缺乏技术遇到不少困难,于是他决定骑摩托车送书上门。

58、2013年美国白蛾在河北衡水地区大发生,爬墙入院、走门串户,严重扰民。

59、会拍照的人不多,那些走乡串户以拍照为生的人也备受尊敬(造 句 网)。

60、这种坐在家里拿钱的工作,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很愿意接受的,王大成走村串户,情报网络的建设颇有成绩。

61、赵老汉忙时干农活,农闲时走乡串户做点小生意,妻子则在家洗衣做饭、喂鸡养鸭。

62、每天,都要到格里去行走,走门串户上门收集居民信息,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整理、反馈居民意见,上报到“社服通”平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63、每天清晨4点,方记兰就起来做包子和老公孩子一天的饭菜,白天肩扛包子、鸭蛋、水果走乡串户,直到卖完才回家。

64、雨湖是一座方圆二三十里的大湖,在那濛濛的春雨湖烟上空,曾响起过一位走村串户的铃医的铃声;在那青草绿杨的堤岸,又留下过铃医后代子承父业寻方采药的足迹。

65、市场没有开放那会儿,他经常骑车驮着百十来斤的杆秤走村串户偷着卖杆秤,常去的地方就有元氏、栾城和赞皇,最远到过山西昔阳。

66、而且,全村还开展“红色细胞”工程,发动党员干部联系帮助群众,仅李远乐一人就联系村民29户,每月至少走门串户一次,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67、为了实现远大理想,他走村串户,明察暗访,心血耗尽,最终还是失败了!可幸的是,这里度过他一生最值得留恋的时代,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68、随便走到哪里,随便进入谁的家中,都是那么的随意亲切,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一帮狼面獠牙浑身细鳞的男丁娃娃跟在他的身后,走街串户的大蹭吃食。

69、在册亨县乡间地头,行走着一支“摄影家”队伍,由该县摄影爱好者组成,在县摄影家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利用周末,走乡串户访民生。

70、平日里,他总是走门串户,有合适的男孩或者女孩就给人家介绍。

71、周铭生用自行车驮着绿色的冰棍箱,和林丽丽走街串户叫卖,那年头最时髦的学生装束是:男生穿白衬衣、蓝布长裤,白网鞋;女生穿白衬衣、蓝布短裙、白袜白网鞋。

72、这样的风也吹到了汤布院这个原本寂静的城镇,投资家们拿着政府的批文和一大皮箱一大皮箱的现金走门串户的劝说农民卖掉他们的土地。

73、一个人独自背着蛇皮袋,走街串户地去敲门,收购国库券。

74、17年来扎根基层,走乡串户,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李锦波成了村民的“电保姆”,帮客户换灯泡、开关,检查室内线路设备是常有的事。

75、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跟随家庭医生关杏莲走门串户,体验不一样的上门康复治疗服务。

76、走村串户开展应急调查,陈勇脚上磨的泡起了又消、消了又起,最终变成了厚厚的茧子,脸晒黑了、皮肤变粗糙了,村民打趣喊他“黑博士”。

77、他身背药箱、历经冬夏、走村串户,为最基本的农民治病疗伤,却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78、接着,李籽忠走乡串户帮人写碑文,两个月挣了9000多元。

79、这时我就心想,你这个推销人员这名辛辛苦苦的走村串户,肯定是卖的假货!所以当初我也就没有买他的洗发水。

80、做销售有工资,还有安家费,销售出来还有很多的提成,这些好处尤其让那些货郎兄弟们高兴,这些都是他们走街串户时候一年甚至十年都挣不来的钱。

81、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我骑在大哥的肩头走门串户,哪里热闹去哪里,哪里有好吃的去哪里,玩得很高兴。

82、秀暗里使劲,成天背着药箱走门串户,正月里给人拜年也不肯放下,就像怕被谁抢去似的。

83、李光祖化装成一位走乡串户的游乡郎中,暗中身后有二人保护离了大别山。

84、正在不知该如何是好的紧要关头,刚被官一言轰走,目下已经破落到走街串户的老算命先生宗山鬼,在邻居家的一句大吼给了他救命稻草般的灵感。

85、1982年,在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中国的时候,高中毕业的王文华成了富顺县原共和乡的一名电影放映员,爬坡上坎、走村串户,为大家张罗着一场场电影。

86、现任小岗村党委第一*记张行宇上任第二天,就踩着自行车走门串户,跟群众拉家常,了解每个家庭情况和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