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鲁儒的诗词

关于鲁儒的诗词(247首)

  • 61.《挽乡守楼宗簿》 宋·陈宓

    汉代推循吏,周邦重鲁儒
    庭中无滞讼,身后有遗书。
    生为忘家窘,形因治郡癯。
    天人同一理,好恶不应殊。

  • 62.《赠送李显之》 宋·方回

    君居予昔至,古郓泰山隈。
    钓地卢泉美,帆天钜野开。
    霸思齐相竞,道感鲁儒培。
    历世传微学,随时产异才。

  • 63.《寄题张受益会清堂》 宋·方回

    伏生年九十,腹贮秦坑书。
    终童年十八,手掷汉关繻。
    一老一妙年,智勇夫何如。
    两皆济南人,禀受风气殊。

  • 64.《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 宋·袁说友

    周这士也贵,如圭璧璠璵。
    东陕与南土,出入本裕如。
    高冠不可羁,位次实有余。
    轻此一叶舟,孰肯戏鲁儒
    自公抗章行,益以贵士夫。

  • 65.《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唐·张说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 66.《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 唐·卢纶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
    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
    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
    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 67.《醉后戏赠苏九翛(苏常好读元鲁山文或劝入关者故戏之)》 唐·权德舆

    白首书窗成巨儒,不知簪组遍屠沽。
    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蒍于。

  • 68.《赠金鹅山人沈师鲁》 唐·卢仝

    金鹅山中客,来到扬州市。
    买药床头一破颜,撇然便有上天意。
    日月高挂玄关深,金膏切淬肌骨异。

  • 69.《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 宋·石孝友

    云龙双辅,匣龙双起,当年楚尾吴头。
    借月命卿,占星分使,来宽俗瘵君忧。
    绣指屈儒流。
    □暂辍北阙,小度南州。

  • 70.《沁园春 垦田东城 以上强村丛书用明刊鲁齐遗》 元·许衡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
    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饱后安排,城边垦*,要占苍烟十亩居。
    闲谈里,把从前荒秽,一旦驱除。

  • 71.《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宋·苏轼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归田录》草茶以双井为第一。
    画舫宿太湖,比渚贡茶故事。
    ?

  • 72.《闻尹师鲁赴泾州幕》 宋·梅尧臣

    胡骑犯边来,汉兵皆死战。
    昨闻卫将军,贤俊多所荐。
    知君虑不浅,求对未央殿。
    天子喜有言,轺车因召见。

  • 73.《杂咏一百首·颜鲁公》 宋·刘克庄

    鬼质内持衡,胡雏外握兵。
    一朝临白刃,乞米老儒生。

  • 74.《用寄成季韵呈鲁直》 宋·晁补之

    怀英名高长史口,独以一人当北斗。
    黄公崛起与之班,奄有斯名唐以还。
    文章破觚赖圣世,笔墨未逃蹊径间。
    湖州太守诸儒长,可独进贤无上赏。

  • 75.《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 宋·强至

    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
    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
    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
    东南挥翰落几郡,在处巨迹刊坚珉。

  • 76.《比见愚卿于庐陵出示杨谨仲诗卷中及其弟鲁卿》 宋·赵蕃

    庐陵得交君弟兄,杨子诗中称鲁卿。
    问云携琴岳麓行,归期去日云秋清。
    今晨复见杨子面,为方卓卿近相见。
    玉隆阁皂两仙山,游以娱亲趁鲜健。

  • 77.《送徐子学鲁赴梅教二首》 宋·王迈

    九州四海尽同年,德行公居一棕先。
    太学何蕃名籍甚,南州孺子道巍然。
    此行莫笑儒官冷,立事须还晚节坚。
    闻说青衿齐引领,灵砂转待丹铅穿。

  • 78.《和王石涧儒免韵》 宋·何梦桂

    鸮林何处听遗音,三叹斯文试共论。
    梁木梦非千圣往,瓜丘烟断六经存。
    悠悠沧海东流远,耿耿中天北极尊。
    吾道未亡邹鲁在,肯教失脚落他门。

  • 79.《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鲁恭》 宋·林同

    可能来太学,即得誉诸儒。
    岂以习诗苦,应云与母俱。

  • 80.《鲁二儒》 宋·舒岳祥

    叔孙事秦,以谀蔽愚。
    至於归汉,荐进狡夫。
    灭我王道,甚於焚书。
    是以二儒,确乎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