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高烛的诗词

关于高烛的诗词(809首)

  • 41.《烛影摇红》 宋·高观国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征鸿相唤著行飞,不耐霜风紧。
    雪意垂垂未定。
    正惨惨、云横冻影。

  • 42.《烛影摇红(立春日雪,和秋崖韵)》 宋·刘辰翁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
    掩袖凝寒不语。
    漫黏酥、枝枝缕缕。

  • 43.《高阳台(和巽吾韵)》 宋·刘辰翁

    雨枕莺啼,露班烛散,御街人卖花窠。
    过眼舞情,而今魂梦年多。
    百钱曳杖桥边去,问几时、重到明河。
    便人间,无了东风,此恨难磨。

  • 44.《烛影摇红(县厅壁灯)》 宋·赵必{王象}

    月浸芙蕖,冰壶天地波凝碧。
    太平歌舞醉东风,花市人如织。
    桃李一城春色。
    玉梅娇、闹蛾无力。

  • 45.《烛影摇红(盱江有怀)》 宋·赵善扛

    桃李墙头,向人都似他年意。
    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
    花气薰然自醉。
    傍垂杨、行行缓辔。

  • 46.《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 宋·邓剡

    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
    早是烟楼撞破。
    更明珠、重添一颗。

  • 47.《玉烛新·白海棠》 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

  • 48.《烛影摇红·新绿成阴》 元·赵雍

    新绿成阴,落红如雨春光晚。
    当年谁与种相思,空羡双飞燕。
    寂寞幽窗孤馆。
    念同游、芳郊秀苑。

  • 49.《烛影摇红 寿郑梅庵 强村丛书用吴匏庵钞贞一》 元·朱思本

    春到梅边,瑞光浮动香山里。
    云端微见老人屋,嘹亮欢声起。
    滟滟尊浮绿蚁。
    对红妆、高歌尽醉。

  • 50.《题王高翰单于昭君夜坐图》 明·曹孔章

    天如穹庐塞云黑,胡地寒多胡草白。
    阴山积雪不曾消,马潼驼峰作常食。
    一身不幸颜如花,一朝飘泊在天涯。
    宫中不识天子面,哪知世有呼韩邪。

  • 51.《置酒高堂上》 明·黄省曾

    釂鼓及兰辰,鸣俦款契宾。
    缛云生意藻,芳醴动颜春。
    烛华迟昼短,声妙夺歌新。
    莫令青岁歇,庭内咏他人。

  • 52.《咏高丽石镫》 明·唐之淳

    窍石烛幽遐,虚明讵异纱。
    琢从箕子国,坰向竺王家。
    耿耿知悬烬,亭亭讶作花。
    定余神自照,经残漏欲赊。
    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

  • 53.《和高季迪将进酒》 明·王璲

    君不见云中月,清光乍圆还又缺。
    君不见枝上花,容华不久落尘沙。
    一生一死人皆有,绿发朱颜岂能久。
    樽前但使酒如渑,肘后何须印悬斗。

  • 54.《雪夜召诣高玄殿》 明·夏言

    迎和门外据雕鞍,玉蝀桥头度石栏。
    琪树琼林春色静,瑶台银阙夜光寒。
    炉香缥缈高玄殿,宫烛荧煌太乙坛。
    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

  • 55.《奉呈子高刘先生》 明·萧翀

    剪烛临清夜,开轩对白云。
    眠迟诗共赋,歌罢酒初醺。
    风起松声近,溪回野色分。
    别来愁思满,南雁正纷纷。

  • 56.《为张藻仲题高文璧画抱琴图》 明·邾经

    听鹤亭前春澹沱,宿雨犹含百花妥。
    已愁三月酒船空,宣也抱琴能觅我。
    为言来自青衣洞,载得官醪满书舸。
    青衣仙人期远游,紫鸾将车尚虚左。

  • 57.《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宋·苏轼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 58.《景仁和赐酒烛诗复次韵谢之(时公方进新乐·》 宋·苏轼

    笙磬分均上下堂,(旧说堂上之乐,皆受笙均;堂下之乐,皆受磬均。
    )游鱼舞兽自奔忙。
    朱弦初识孤桐韵,(旧乐金石声高而丝声微,今乐金石与丝声皆著。
    )玉琯犹闻秬黍香。

  • 59.《送文季高倅兴元》 宋·范成大

    素衣京洛怅成缁,青鬓江吴喜未丝。
    烛暗不眠谈旧事,酒阑作恶问行期。
    琴书情话须亲戚,风雨残春更别离。
    屈指归来重一笑,扫除门巷著旌麾。

  • 60.《独坐有怀杜伯高》 宋·陆游

    画桥通小市,深院欲黄昏。
    爱月先移烛,留香每闭门。
    李侯有佳句,乐令善清言。
    老病贪搘枕,何由共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