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饱学的诗词

关于饱学的诗词(333首)

  • 181.《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 宋·梅尧臣

    象戏本从棋局争,後宫龟背等人情。
    今闻儒者饱无事,亦学妇人闲斗明。
    堂上有奇谁可胜,樽中赌酒令方行。
    直驱猛兽如寻邑,何似升平不用兵。

  • 182.《高车再过谢永叔内翰》 宋·梅尧臣

    世人重贵不重旧,重旧今见欧阳公。
    昨朝喜我都门入,高车临岸进船逢。
    俯躬拜我礼愈下,驺徒窃语音微通。
    我公声名压朝右,何厚於此瘦老翁。

  • 183.《送潘士方建昌》 宋·梅尧臣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 184.《同诸韩饮曼叔家》 宋·梅尧臣

    富贵丰盘餐,日可侑清角。
    不与贤者俱,饱食何所学。
    吾友虽日贫,邀赏不辞数。
    质衣为酒肴,出论轻管乐。
    其馔精且甘,刀几孰亲握。
    是时予苦眩,引去意颇确。
    羸马雪中归,醉醒谁复较。

  • 185.《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宋·梅尧臣

    六月御沟驰道间,青槐花上夏云山。
    退朝侧帽惊时晚,近树闻香暗咏闲。
    新雨贾生车喜出,旧年潘岳鬓添斑。
    老惭太学无经术,空饱齑盐强往还。

  • 186.《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 宋·梅尧臣

    春风不择草,万卉皆发萌。
    盛夏一长养,秋实俱与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
    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

  • 187.《答刘原甫寄糟姜》 宋·梅尧臣

    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
    劚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
    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 188.《送李泰伯归建昌》 宋·梅尧臣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後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 189.《对雪示嘉佑》 宋·王禹偁

    去年看雪在商州,使君命我山寺头。
    峰峦草树六百里,饥鼯冻鸟声啾啾。
    山城穷陋无妓乐,何以销得骚人愁。
    抱瓶自泻不待劝,乘兴一引连十瓯。

  • 190.《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部公》 宋·王禹偁

    汾阳饱经术,赋性甚坦率。
    在昔举神童,广场推杰出。
    尚书诵在口,何论落自笔。
    总角取科名,弱冠纡缨绂。

  • 191.《演雅二十韵》 宋·刘克庄

    学道无所得,惟于鄙事能。
    九帙后篇什,来世有公评。
    岂未登社坛,直欲破刘城。
    六言与七字,如九转炼成。

  • 192.《次韵徐守宴新进士》 宋·刘克庄

    银袍鹄立帝当阳,曾看天待马缀行。
    一鼓诸君俱作气,七襄吾老不成章。
    先贤肯靠三场饱,男子须留百世芳。
    学取侯家棋埜样,奏篇日月可争光。

  • 193.《令既有高邸之行而束孝先兄弟索余诗云》 宋·王令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
    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
    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
    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

  • 194.《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读李翰林墓铭云以任侠为事》 宋·王令

    嗟吾为颛蒙,木朴无所思。
    成童始就学,数岁通书诗。
    十五尚意气,自待固不卑。
    尝为富贵易,有如涂上泥。

  • 195.《谢束丈见赠》 宋·王令

    贱生不自辰,亲没身孤零。
    家无一棱田,不得农以耕。
    巧智不迨人,工贾难自名。
    妄来觑文字,朱墨纷纵横。

  • 196.《答束徽之索诗》 宋·王令

    世味久已谙,多恶竟少好。
    惟诗素所嗜,决切欲深造。
    人安己不休,众耻我独冒。
    有如獭行迹,欲改复自蹈。

  • 197.《山阳思归书寄女兄》 宋·王令

    淮风情舒舒,楚水日夜流。
    风能驾吾帆,水可载我舟。
    余归知几时,子望悬百忧。
    念我兄弟寡,商参各殊州。

  • 198.《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 宋·陈与义

    风雨一叶过,黄花已陈迹。
    人贫交旧疏,岁暮日月疾。
    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

  • 199.《奉常林黄中博士以黄甘食陆务观司直陆赋长句》 宋·周必大

    林子勇报国,太华欲力学。
    吾尝叹其材,浮海中巨舶。
    向来固不用,今用犹迫迮。
    此兴柑累累,霜饱实未摘。

  • 200.《堵{左阝右叟}智庄僧德永写余真求赞》 宋·周必大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
    今以八十老翁,却学小儿口说。
    如何不言不语,莫问是同是别。
    只愿年丰饱吃饭,肚皮解了三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