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飘零的诗词

关于飘零的诗词(1004首)

  • 61.《刘公干》 宋·秦观

    邺中多贤豪,公干气飘逸。
    弱岁颇徊徨,飘零低金室。
    君王事邀宴,下马列琴瑟。
    豪吹挟哀弹,娱欢非一日。
    当年侍赓酬,珠玉在挥笔。
    五字一何工,妙绝冠俦匹。
    所得虽经奇,未得偏人失。

  • 62.《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 明·高启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
    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燕国佳人号顺时,姿
    容歌舞总能奇。
    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 63.《挽辞》 唐·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 64.《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唐·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 65.《舞曲歌辞·独漉篇》 唐·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度。
    我欲弯弓向天射,

  • 66.《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唐·刘商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 67.《芳树(一作沈佺期诗)》 唐·宋之问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 68.《芳树(一作宋之问)》 唐·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 69.《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唐·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 70.《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唐·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 71.《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唐·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 72.《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唐·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 73.《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 74.《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 75.《晚晴》 唐·杜甫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
    崖沉谷没白皑皑,江石缺裂青枫摧。
    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 76.《寄柏学士林居》 唐·杜甫

    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
    叹彼幽栖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
    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萝。

  • 77.《萤火》 唐·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 78.《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唐·杜甫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
    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

  • 79.《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唐·杜甫

    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
    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
    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

  • 80.《天池》 唐·杜甫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
    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
    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