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顶立的诗词

关于顶立的诗词(156首)

  • 41.《玩月》 唐·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
    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
    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 42.《纪梦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唐·陆龟蒙

    昔卧嵩高云,云窗正寒夕。
    披裘忽生梦,似到空王宅。
    峨天一峰立,栏楯横半壁。
    级倚绿巅差,关临赤霄辟。

  • 43.《独鹄吟》 唐·李咸用

    碧玉喙长丹顶圆,亭亭危立风松间。
    啄萍吞鳞意已阑,举头咫尺轻重天。
    黑翎白本排云烟,离群脱侣孤如仙。
    披霜唳月惊婵娟,逍遥忘却还青田。
    鸢寒鸦晚空相喧,时时侧耳清泠泉。

  • 44.《壶公山(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唐·黄滔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
    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

  • 45.《鹭鸶》 唐·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 46.《宫词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 47.《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48.《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 唐·无可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 49.《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唐·贯休

    高高历山,有黍有粟。
    皇皇大舜,合尧玄德。
    五典克从,四门伊穆。

  • 50.《登祝融峰》 唐·齐己

    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
    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
    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

  • 51.《游仙二十四首》 唐·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
    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 52.《七言》 唐·吕岩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
    无象无形潜造化,有门有户在乾坤。
    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 53.《七言》 唐·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 54.《题诗紫极宫》 唐·吕岩

    宫门一闲入,临水凭栏立。
    无人知我来,朱顶鹤声急。

  • 55.《窑头坯歌》 唐·吕岩

    窑头坯,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
    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住万年。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

  • 56.《前调》 宋·杨冠卿

    罗袜浪传仙子,宫梅休写华光。
    人言寿客饱经霜。
    不趁凡花入样。
    万玉森罗纱节,一枝剩有余芳。
    孤高肯使蝶蜂藏。
    特立甘泉顶上。

  • 57.《满江红》 宋·吴泳

    嘉定甲申之秋,七月良夜,梦归家山,过鹤林之下。
    见老鹤翩跹,从西南来,方瞳而朱顶,玉立而长身,其色内白,其气孔神,殆类有道者、既寤,作而曰:“岂洁庵老仙诞日之祥耶?”遂书此梦,演成满江红一阕,为斯文寿。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
    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

  • 58.《甘州》 宋·张炎

    乎绝顶,旧有浮远堂,今废。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
    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

  • 59.《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 60.《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