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非少年的诗词(1059首)

  • 21.《送马伯享西省朗中》 宋·陆文圭

    惊吾学间非少年,羡君功业当壮年。
    曾闻难声共起舞,老我轮君独著鞭。
    胸寒枯柳不堪折,欲别未别心茫然。
    半寒黑风虎方啸,江湖白浪龙正眠。
    洪都西统数千里,俊乂我知足驱使。
    好将旧榻拂斋埃,佳客可能无孺子。

  • 22.《邯郸侠少年》 唐·郑鏦

    夜渡浊河津,衣中剑满身。
    兵符劫晋鄙,匕首刺秦人。
    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昨缘秦苦赵,来往大梁频。

  • 23.《玉泉庵》 宋·江公著

    风暖客衣轻,山行眼乍明。
    非少年事,泉作旧时声。
    草屦春游倦,茶瓯午睡清。
    不教身自在,城郭莫烟生。

  • 24.《秣陵馆夜对张山人》 明·张正蒙

    秋风山馆夕,一榻近灯前。
    共话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磷出雨余田。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 25.《送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作》 唐·王维

    (册4卷125页1243c)
    〔坐上作〕
    少年客淮泗。
    落魂居下邳。

  • 26.《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 宋·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 27.《即事示子遹》 宋·陆游

    四十已悲非少年,耄期何事每欢然?游山夜雨眠僧院,沽酒秋风上钓船。
    诸友诗章来亹亹,小儿笔势亦翩翩。
    眼边不是常萧索,终忆巢居访老仙。

  • 28.《十一日》 宋·赵蕃

    老去读书非少年,故怜觳觫尚加鞭。
    看竹偶然閒半日,归来还愧腹便便。

  • 29.《方壶自咏》 宋·汪莘

    事体向晚境,情怀非少年
    平生不得地,至死亦由天。
    坐背暑弥胜,行膺寒愈坚。
    愿言过去苦,莫与后来贤。

  • 30.《和张大著颠字韵二首》 宋·魏了翁

    伥伥趋局晓衣颠,妙语飞来墨已鲜。
    太一藜然分夜隙,蓬莱海阔接风船。
    临邛词客虽末至,淮海签书非少年
    独抱区区无我察,联篇重拜玉人怜。

  • 31.《郑宗仁会宿山中》 宋·林景熙

    挑灯怀旧梦,移席近春泉。
    共话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徒工末树,粦出雨余田。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 32.《林霁山架阁同宿同中》 宋·黄庚

    秋风山馆客,移席近灯前。
    共语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树,鳞出雨余天。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 33.《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34.《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35.《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 36.《圆圆曲》 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 37.《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3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39.《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40.《贾谊论》 宋·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