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青润的诗词

关于青润的诗词(476首)

  • 41.《寄润州庞籍》 宋·范仲淹

    北固高楼海气寒,使君应此凭栏干。
    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 42.《润卿遗青饣迅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 唐·皮日休

    传得三元饣迅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
    分泉过屋舂青稻,拂雾彯衣折紫茎,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唯怕五云生。
    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

  • 43.《满庭芳·青幄高张》 宋·无名氏

    青幄高张,琼枝巧缀,万颗香染红殷。
    绛罗衣润,疑是火然山。
    白玉钗头试篸,黄金带、奇巧工钻。
    题评处,仙家异种,分付在人间。

  • 44.《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宋·梅尧臣

    古来山林士,一往不复返。
    区区世上名,岂毕车自挽。
    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饭。

  • 45.《送润州通判李屯田》 宋·梅尧臣

    过江始与风沙隔,京口山连北固牢。
    刺史丰仪於体重,邦人全伏以名高。
    宴盘紫蟹方多味,古寺青林不厌遨。
    定挈传家旧图籍,漕河应莫费吴艘。

  • 46.《挽方德润宝学三首》 宋·刘克庄

    龚胜乘车晚,阳城伏合初。
    自云臣语戆,不是上恩疏。
    黄壤全名节,青编载谏书。
    始知年与德,造物有乘除。

  • 47.《到润望竹林寺忆朱昌叔》 宋·王令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尘埃闻说难为客,早晚归来忆旧吟。

  • 48.《送周器之归润再索》 宋·王令

    何须别子始沾衣,久有江南去梦飞。
    为语青山幸相望,壮夫终不白头归。

  • 49.《次韵袁望回见赠兼简杨德润》 宋·王之道

    长堤十里荷花雨,隐约尘头南去路。
    故人恋恋不能忘,又遣长须寄新语。
    锦囊玉轴缠朱丝,开缄怳觉云烟飞。
    青山未许松柏老,绿野会致牛羊肥。

  • 50.《和梁润之晚登绣岭》 宋·强至

    翠华绛节去忘还,辇路宫墙坏旧山。
    青史空文兴废后,玉真馀恨有无间。
    杖藜一笑缘危径,弄笔高吟望故关。
    足力怪君强健甚,惯行栈道不为艰。

  • 51.《督堰至岷下借馆南浦张叔全家临别惠以润石香》 宋·程公许

    飞幰轻舆御暖风,款门何中日憧憧。
    芳荣满槛丹青丽,农秀当轩紫翠重。
    石几拜嘉才径尺,云天无际挺孤峰。
    更烦指似麻坛路,万壑千岩借一筇。

  • 52.《挽陈子青翁》 近代·陈三立

    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
    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
    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
    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
    (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 53.《春雨甲子而润泽不违时夏已更秋方虑乾涸一夕》 宋·杜范

    甲子谣言未足听,沛然甘泽以时行。
    平田不耕开渠水,野老谁思逐妇声。
    黄倒积云承露重,青翻长浪簸风轻。
    贱夫一饱诚为幸,更祝倾河洒甲兵。

  • 54.《题史元量芳润堂》 宋·郭印

    圣经杲杲日翔空,元与后学开愚蒙。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

  • 55.《金润玉隐废寺间居》 宋·黄庚

    梵刹当年聚众僧,丛林深处著禅扃。
    金沙布地阶无土,玉轴堆函藏有经。
    云树千寻张翠盖,烟萝一片殿青屏。
    星移物换今寥落,古寺犹存柏子庭。

  • 56.《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唐·李显

    润色鸿业寄贤才,——李显
    叨居右弼愧盐梅。
    ——李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

  • 57.《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唐·陈子良

    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
    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
    摅藻掞锦绮,育德润瑶琼。
    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 58.《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唐·崔湜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

  • 59.《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诗)》 唐·崔液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馀万里,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无处所,目送白云关。

  • 60.《题僧房双桐》 唐·李颀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