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雅制的诗词

关于雅制的诗词(138首)

  • 61.《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来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唐·刘禹锡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
    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
    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 62.《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唐·孟郊

    百虫笑秋律,清削月夜闻。
    晓棱视听微,风剪叶已纷。
    君子鉴大雅,老人非俊群。
    收拾古所弃,俯仰补空文。

  • 6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阴山道》 唐·元稹

    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
    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
    臣有一言昧死进,死生甘分答恩焘。

  • 64.《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唐·李商隐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
    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 65.《赠祠部令狐郎中》 唐·马戴

    官初执宪称雄才,省转为郎雅望催。
    待制松阴移玉殿,分宵露气静天台。
    算棋默向孤云坐,随鹤闲穷片水回。
    忽忆十年相识日,小儒新自海边来。

  • 66.《送浙东王大夫》 唐·薛能

    天爵擅忠贞,皇恩复宠荣。
    远源过晋史,甲族本缑笙。
    亚相兼尤美,周行历尽清。
    制除天近晓,衙谢草初生。

  • 67.《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微旨也》 唐·皮日休

    三辰至精气,生自苍颉前。
    粤从有文字,精气铢于绵。
    所以杨墨后,文词纵横颠。
    元狩富材术,建安俨英贤。

  • 68.《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微旨也》 唐·皮日休

    三辰至精气,生自苍颉前。
    粤从有文字,精气铢于绵。
    所以杨墨后,文词纵横颠。
    元狩富材术,建安俨英贤。

  • 69.《讲古文联句》 唐·皎然

    帝出于震,文明始敷。
    ——潘述
    山岳降气,龟龙负图。
    ——裴济

  • 70.《寄南徐刘员外二首》 唐·齐己

    竟陵兵革际,归复旧园林。
    早岁为官苦,常闻说此心。
    海边山夜上,城外寺秋寻。
    应讶嵩峰约,蹉跎直到今。

  • 71.《步虚词十首》 唐·吴筠

    众仙仰灵范,肃驾朝神宗。
    金景相照曜,逶迤升太空。
    七玄已高飞,火炼生珠宫。
    馀庆逮天壤,平和王道融。

  • 72.《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 73.《如梦令》 宋·苏轼

    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
    ”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

  • 74.《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宋·叶梦得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
    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
    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
    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

  • 75.《剑舞》 宋·史浩

    声之融曳,思舞态之飘飖。
    爰有仙童,能开宝匣。
    佩干将莫邪之利器,擅龙泉秋水之嘉名。
    鼓三尺之莹莹,云间闪电;横七星之凉凉,掌上生风。

  • 76.《合宫歌(皇佑二年飨明堂)》 宋·赵祯

    缵重明。
    端拱保凝命。
    广大孝休德,永锡四海有庆。
    觚坛寓礼正典名。

  • 77.《贺新郎》 宋·祝穆

    此木生林野。
    自唐家、丝纶置阁,托根其下。
    长伴词臣挥帝制,因号紫微堪诧。
    常缥缈、紫微仙驾。

  • 78.《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 79.《玉台新咏序》 南北朝·徐陵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
    其中有丽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 80.《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