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阴惨的诗词

关于阴惨的诗词(277首)

  • 101.《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宋·李之仪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
    天幕回,云容碎。
    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
    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 102.《卜算子》 宋·朱敦儒

    山晓鹧鸪啼,云暗泷州路。
    榕叶阴浓荔子青,百尺桄榔树。
    尽日不逢人,猛地风吹雨。
    惨黯蛮溪鬼峒寒,隐隐闻铜鼓。

  • 103.《沙塞子(席上送赵戒叔,时东南方扰)》 宋·周紫芝

    玉溪秋月浸寒波。
    忍持酒、重听骊歌。
    不堪对、绿阴飞阁,月下羞蛾。
    夜深惊鹊转南柯。
    惨别意、无奈愁何。
    他年事、不须重问,转更愁多。

  • 104.《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宋·赵鼎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 105.《瑞鹧鸪》 宋·邓肃

    北书一纸惨天容。
    花柳春风不敢穠。
    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
    此身已落千山外,旧事回思一梦中。
    何日中兴烦吉甫,洗开阴翳放晴空。

  • 106.《点绛唇》 宋·曹勋

    惨惨春阴,画桡寒漾梅风去。
    冷风吹度。
    愁入淮山路。
    歌扉归期,只恐春城暮。
    人何处。
    柳汀烟渚。
    听尽篷窗雨。

  • 107.《虞美人(李敷文席上)》 宋·王质

    翠阴融尽毵毵雪。
    惨淡花明灭。
    嫩沙拂拂涨痕添。
    想见故溪、绿到草堂前。
    夕阳红透樱桃粒。
    掩映深沈碧。
    成都事事似江南。
    只是香衾、两处受春寒。

  • 108.《满江红(春日)》 宋·王质

    惨淡轻阴,都养就、朱朱白白。
    最好是、梨花带雨,海棠映日。
    暖雾烘成芳草色,娇风分与垂杨力。
    听红边、翠杪啭清圆,曾相识。

  • 109.《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宋·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
    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 110.《卜算子》 宋·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
    门掩金铺独自眠,那更逢寒夜。
    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
    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 111.《忆秦娥(雪、梅二阕怀张敬夫)》 宋·朱熹

    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琼玖,一空莺鹤。
    征车渺涉穿华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
    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 112.《摸鱼儿》 宋·施枢

    柳蒙耳、暗凌波路。
    烟飞惨淡平楚。
    七香车驻猊环掩,遥认翠华云母。
    芳景暮。

  • 113.《吊古战场文》 唐·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 114.《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115.《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116.《九辩》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 117.《九怀》 两汉·王褒

    匡机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 118.《闲情赋》 魏晋·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
    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
    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 119.《悼内十一首》 明·于谦

    垂老光阴两鬓皤,细君弃我竟如何!
    夫妻一旦世缘尽,儿女百年恩爱多。
    小阁空悬台上镜,春衣谁试箧中罗。
    客边闻讣肠先断,泪落西风鼓缶歌。

  • 120.《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