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退田的诗词

关于退田的诗词(257首)

  • 201.《赠卜者张生歌张历阳人也》 宋·李廌

    我忆扁舟昔南渡,江心忽值蛟龙怒。
    大浪崩腾舞我舟,尾胁蜿蜒束吾橹。
    怒声如雷雷火烈,腥风鼓天天如雾。
    我观蛟龙等一戏,众面仓惶独无怖。

  • 202.《杨村四十韵》 宋·李新

    欻行西山隈,茄荻风飕飕。
    阴岩有积雪,竟日无行辀,滩声下层檐,写出千古愁。
    断墟灯火光,惨月神鬼讴。

  • 203.《荣德夫人挽词》 宋·李新

    旧池龟去必巢莲,龙隧愁看锦水边。
    肯与玉人俱远宦,自怜王母已高年。
    松窗弦诵亲曹叔,秋月家风起郑玄。
    仙客立朝何所恨,自缘退有可耕田。

  • 204.《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 宋·李弥逊

    控鹤缘云上广寒,四看明玉镂群山。
    铺檐漠漠鱼鳞合,入垄离离虎脊斑。
    整驭炎官方退听,将妃白帝肯言还。
    丰年预作田家喜,不独三钟慰病颜。

  • 205.《仆和蹈元莲竹之什意在誉竹於莲有投鼠之嫌明》 宋·李弥逊

    蓝田官舍碧山里,南北红蕖照明水。
    公馀唤客坐晚凉,不独桃源真避世。
    举杯欲酌还自愁,退之惭花不御李。
    却持卮酒起谢花,我亦前言聊一戏。

  • 206.《题福州与春亭》 宋·李弥逊

    史君同乐在人亭,吏退心田水样清。
    恰似春风吹百卉,白红无数不知名。

  • 207.《和杨伟明韵》 宋·冯时行

    黄花不待我西紧,去载空吟九日诗。
    今载拟招风月友,共醉黄花香满枝。
    佳辰不许负佳客,我友南北如分岐。
    骄马行嘶缙云碧,楚狂便我无退之。

  • 208.《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来往,眼到山辄对。
    爱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碍。
    今朝渡石潭,兰桨乱青带。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 209.《和陶命子韵示津调官》 宋·吴芾

    我幸此生,不忘本始。
    身虽朝廷,心实田里。
    所以暮年,知足知止。
    以进为忧,以退为喜。

  • 210.《再和》 宋·吴芾

    嗟我椎钝姿,处世百不便。
    性独爱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来山中人,家与青山连。
    仕宦三十载,尘事虽满前。

  • 211.《喜晴》 宋·吴芾

    我家世业本农夫,力作耕田供百需。
    食无鱼兮出无车,但守桑梓依枌榆。
    中更兵火田园芜,骨肉奔迸几为奴。
    饥肠雷转寒侵肤,中夜穷鬼常揶揄。

  • 212.《和陈天予卜居二首》 宋·吴芾

    夫子有直气,声名重如山。
    上书遭放逐,去国知几年。
    伤弓念投林,失水思潜渊。
    但期归里社,问舍仍求田。

  • 213.《寄周表卿》 宋·吴芾

    别来星纪两周天,梦想风标每慨然。
    靖退喜公今就第,奔驰愧我未归田。
    得闲正好哦诗句,乘兴何妨棹酒船。
    颇恨路长还病暑,无由一见话当年。

  • 214.《刘元亨挽章》 宋·姜特立

    举世无非逐臭夫,卜邻幸喜得文儒。
    堵居原宪贫而乐,瓢饮颜回退若愚。
    粗有田园供菽水,更无酒肉混庖厨。
    古来隐士无过此,叹息吾今德已孤。

  • 215.《送潚丞剡川》 宋·楼钥

    工部丞崑丘,我生丁巳年。
    比吾既逾冠,再转丞金囦。
    年龄过半百,奏子哦松轩。
    亲见勤小物,如彼少壮然。

  • 216.《鼓子复临海县斋》 宋·楼钥

    乾道癸已冬,此邦我经行。
    郁修气未殄,千家真赤城。
    来访临海令,瓦砾纷纵横。
    翘然三尺高,问是戒石铭。

  • 217.《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宋·楼钥

    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
    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於石。
    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

  • 218.《雨中忆花寄怀曾季永严从礼二首》 宋·赵蕃

    余寒苦淹留,破衲无遽弃。
    欣闻好雨来,正念春耕未。
    濒南花退早,何止桃李事。
    牡丹及酴醾,锦碎仍玉委。
    流年定何之,叹息付流水。
    想像田庐中,桑柔麦如尾。

  • 219.《初五日呈潘提举时祷雨应而未洽》 宋·赵蕃

    潦退旱随至,吏忧民足伤。
    陂塘待天雨,饘粥仰官仓。
    事势胡能久,收成亟所望。
    关心厪汉节,用意格穹苍。

  • 220.《明禋进戒诗》 宋·程公许

    於赫圆宰,视听自民。
    惟圣能飨,非德莫亲。
    乃眷炎宋,受命以仁。
    十月三叶,涵每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