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车口的诗词

关于车口的诗词(585首)

  • 101.《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唐·皇甫冉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
    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
    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 102.《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唐·皇甫冉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
    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
    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 103.《晚秋石门礼拜(一作礼佛)》 唐·阎防

    轻策临绝壁,招提谒金仙。
    舟车无由径,岩峤乃属天。
    踯躅淹昃景,夷犹望新弦。
    石门变暝色,谷口生人烟。

  • 104.《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柳字)》 唐·戴叔伦

    十年官不进,敛迹无怨咎。
    漂荡海内游,淹留楚乡久。
    因参戎幕下,寄宅湘川口。
    翦竹开广庭,瞻山敞虚牖。

  • 105.《送邓州崔长史》 唐·卢纶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
    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

  • 106.《送张郎中还蜀歌》 唐·卢纶

    秦家御史汉家郎,亲专两印征殊方。
    功成走马朝天子,伏槛论边若流水。
    晓离仙署趋紫微,夜接高儒读青史。

  • 107.《送人》 唐·王建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
    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
    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 108.《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 109.《句》 唐·权德舆

    耒水波纹细,湘江竹叶轻。
    (耒口,见《衡州名胜志》)。
    古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今日成阴复成子,

  • 110.《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 唐·杨巨源

    南宫使者有光辉,欲拜诸陵瑞雪飞。
    蘋叶已修青玉荐,柳花仍拂赤车衣。
    应同谷口寻春去,定似山阴带月归。
    寒冷出郊犹未得,羡公将事看芳菲。

  • 111.《元和圣德诗》 唐·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维是元年,有盗在夏。

  • 112.《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唐·韩愈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
    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
    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 113.《归彭城》 唐·韩愈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
    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
    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 114.《岳阳楼别窦司直》 唐·韩愈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 115.《感春五首》 唐·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 116.《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唐·韩愈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 117.《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唐·韩愈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 118.《读东方朔杂事》 唐·韩愈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
    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
    偷入雷电室,輷輘掉狂车。

  • 119.《春雪》 唐·韩愈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 120.《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 唐·欧阳詹

    前来称英隽,有食主人鱼。
    后来曰贤才,又受主人车。
    伊予亦投刺,恩煦胡凋疏。
    既睹主人面,复见主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