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蹑的诗词

关于蹑的诗词(661首)

  • 1.《云亭》 宋·罗孝芬

    出山不愧草堂灵,乱后看山山更青。
    余烬岂容遗大厦,云端为护危亭。
    参差春燕依华浦,断续霜猿绕翠屏。
    物色趣君归早晚,已看兰玉照阶庭。

  • 2.《水调歌头·足半天下》 宋·无名氏

    足半天下,作意赋归欤。
    燕申经始不日,胸次出规模。
    千古神峰拥护,万古横江缭绕,佳致足方壶。
    一饮一词美,还得似君无。

  • 3.《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4.《咏史·郁郁涧底松》 魏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5.《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 6.《行行游且猎篇》 唐·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 7.《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 8.《醉留东野》 唐·韩愈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 9.《娇女诗》 魏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 10.《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11.《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12.《桃花源诗》 魏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 13.《天马歌》 唐·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慌惚。

  • 14.《病中书怀呈友人》 唐·温庭筠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
    黄卷嗟谁问,朱弦偶自娱。
    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 15.《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16.《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17.《室思》 魏晋·徐干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 18.《古风·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 1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 20.《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