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趋坐的诗词

关于趋坐的诗词(336首)

  • 181.《有感》 元·王冕

    江南有古客,布衣狂而愚。
    区区许何为?窃比莘野夫。
    养素体良贵,顺适无觊觎。
    宵旰觌黎民,戢戢愁釜鱼。

  • 182.《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宋·司马光

    坐曹据案心目疲,出门上马行何之。
    阙然久不见这美,率意共往初无期。
    正逢揽辔欲有适,为我却解连环羁。
    闲轩适足容数客,夏木初繁有佳色。

  • 183.《闻朱祠部罢浔州归阙》 宋·欧阳修

    汉柱题名墨未乾,南州坐布政条宽。
    岭云路隔梅欹驿,使驿秋归柳拂鞍。
    建礼侵晨趋冉冉,明光赐对佩珊珊。
    颍川此召行闻拜,冠頍凝尘俟一弹。

  • 184.《晏太尉西园贺雪歌》 宋·欧阳修

    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
    一阳且出在地上,地下谁发万物萌。
    太阴当用不用事,盖由奸将不斩亏国刑。
    遂令邪风伺间隙,潜中瘟疫於疲氓。

  • 185.《东畿舟居阻雪怀寄二三知旧三首之二》 宋·贺铸

    寒洛未澌结,东趋江海深。
    舟人惊朝鼓,歛繂逗长林。
    林端落滞雪,沙际起鸣禽。
    病客坐长叹,摄衣涕流襟。
    亲朋自兹远,可是慕山阴。
    兴尽莫回楫,何人知此心。

  • 186.《宿法惠寺》 宋·贺铸

    驱马越飞涧,扬旌下回冈。
    欻见层浮图,高风振琅璫。
    重门壮且深,老柏森然行。
    佛子出延客,投鞭步长廊。

  • 187.《游云龙张氏山居》 宋·贺铸

    昔闻张逸民,卜筑云龙山。
    东望结遐想,喜得彭城官。
    一语定襟契,宛如平生欢。
    招携属休沐,投此萝薜间。

  • 188.《快哉亭朝暮寓目二首之一》 宋·贺铸

    夙起喜舒旷,径趋城上楼。
    初阳动禾黍,积雨失汀洲。
    水牯负鸲鹆,山枢悬栝蒌。
    坐慙真隐子,物我两悠悠。

  • 189.《送河东提刑张太博》 宋·范仲淹

    忆守姑苏日,见君已惊人。
    翩翩幕中画,落落席上珍。
    强记及敏力,一一精如神。
    洎余领西帅,密与羌夏邻。

  • 190.《观何君宝画》 宋·梅尧臣

    燕马易画,吴牛难图。
    马骨隐细牛骨麤,马毛厚密牛毛疏。
    麤疏必辨别,细密多模胡。
    乃知戴嵩笔,能出韩干徒。

  • 191.《寄饶州范待制》 宋·梅尧臣

    山水番君国,文章汉侍臣。
    古来中酒地,今来独醒人。
    坐啸安浮俗,谈诗接上宾。
    何由趋盛府,待尔望清尘。

  • 192.《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宋·梅尧臣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辛,书在鼓腰镌刻臧。

  • 193.《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饮范景》 宋·梅尧臣

    江翁多感慨,饮散来直庐。
    题踪有旧友,连蹇常与渠。
    昨归天禄下,念昔悲有余。
    未久复外补,安能恋清虚。

  • 194.《依韵和集英殿秋晏》 宋·梅尧臣

    殿幄陈金石,宫梧集凤凰。
    侍臣严虎帐,法衮被龙章。
    九谷初登稔,群黎共乐康。
    宴盘犀作镇,舞缀锦成行。

  • 195.《寄宋次道中道》 宋·梅尧臣

    再来魏阙下,旧友无一人。
    或为美官去,或为泉下尘。
    晚节相知者,操节许松筠。
    目世常山公,伯仲文学均。

  • 196.《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明·高启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闤听讲仁王。
    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高堂。
    西归葱岭今几霜,钵传昙师道弥昌。

  • 197.《闻鴞》 宋·王禹偁

    元精育万汇,羽族何茫茫。
    为怪有鸱鴞,为瑞称凤皇。
    凤皇不时出,未识五色章。
    吾生在邹鲁,风土殊远方。

  • 198.《哨遍·胜处可宫》 宋·刘克庄

    胜处可宫,平处可田,泉土尤甘美。
    深复深,路绝住人稀。
    有人兮、盘旋於此。
    送子归。

  • 199.《挽王居之寺丞二首》 宋·刘克庄

    忆昔陪真率,华居甫落成。
    坐宾来堕帻,侍女出弹筝。
    无复吴趋曲,空馀楚些声。
    九泉见忠简,应问老门生。

  • 200.《梦蝗》 宋·王令

    至和改元之一年,有蝗不知自何来。
    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
    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
    树皮竹颠尽剥枯,况又草谷之根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