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讲磨的诗词

关于讲磨的诗词(45首)

  • 21.《舜庙》 宋·郭凤

    云封舜冢杳难寻,徒取箾韶索九阴。
    学讲执中恁古籍,道传精一抱遗心。
    五臣山拱如班瑞,二女峰和似鼓琴。
    英爽不磨天地老,万年悲泪植篁琳。

  • 22.《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宋·陆九渊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 23.《哀三城》 宋·释居简

    岁逢虎牛祸折萌,荡荡蜀道犹可评。
    嗾奸反正善其计,振槁拉枯徒匀勸。
    初虽覆杯可撲减,终焉决海难为平。
    智人三尺眼前暗,明玉一玷磨弗晶。

  • 24.《成都书事百韵》 宋·薛田

    混茫丕变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觉锦城销白日,难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烟。
    院锁玉溪留好景,坊题金马促繁弦。

  • 25.《蜀府命题所藏唐十八学士瀛洲图》 明·蒲庵禅师

    十八学士瀛洲仙,文彩照世皆貂蝉。
    庙堂论道豁胸臆,作藩开辟神尧天。
    烈烈房与杜,树业光联翩。
    雅爱虞永兴,健笔铁可穿。

  • 26.《得曾子固书因寄》 宋·王安石

    始吾居扬日,重问每见及。
    云将自亲侧,万里同讲习。
    子行何舒舒,石望已汲汲。
    穷年梦东南,颜色不可挹。

  • 27.《林为之送笔戏赠》 宋·黄庭坚

    阎生作三副,规摹宣城葛。
    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麤粝。
    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
    李庆缚散卓,含墨能不泄。

  • 28.《报恩寺南池联句》 唐·陆龟蒙

    古岸涵碧落,--陆龟蒙
    虚轩明素波。
    坐来鱼阵变,--皮日休
    吟久菊□多。

  • 29.《平江颜侍郎挽诗》 宋·周必大

    吴门自古俊髦多,中外推公政事科。
    议礼不妨丰酒课,治繁犹暇讲禅那。
    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

  • 30.《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宋·苏辙

    积雨春连夏,新晴忽复阴。
    江痕涨犹在,梅气润相侵。
    蕉贮还须脱,图书渐不禁。
    江南旧风俗,愁绝北来心。

  • 31.《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宋·韩维

    苍碑剥龙螭,突兀古殿侧。
    世变文字异,岁久苔藓蚀。
    谅非好事者,尘土未尝拭。
    我来仰首看,百过不自息。

  • 32.《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宋·魏了翁

    圣学不嗣千余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动以经史为执言,岂知魏晋几变迁。

  • 33.《杨户曹用外舅二诗韵见寄和以酬之》 宋·刘学箕

    得不知所止,泛然乘风船。
    正大辱启蒙,似欲驾我仙。
    大哉周孔心,异彼祗潦园。
    讲月琢以磨,岂在耘人田。

  • 34.《式贤和杜夔府百韵过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笔力乃》 宋·方岳

    林壑黄昏外,衡门紫翠边。
    火耕今已老,云卧几何年。
    棋敛将残局,篙回兴尽船。
    画麟真已矣,骑犊适悠然。

  • 35.《富水曾教授夜饮有作》 宋·赵文

    心斋听讲趁诸生,何意相逢曲豆城。
    急雨狂风十年梦,青灯白酒故人情。
    形骸改化悲叹异,岁月销磨感慨平。
    却恐斗牛惊紫气,寒炉今夜聚文星。

  • 36.《题徐秘校达轩》 宋·王炎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磨大约浸灌更覃,道不外求皆我有。

  • 37.《雨夜秋兴示仲氏子京》 宋·宋庠

    秋律盪华序,浓云生夕阴。
    群芳伴雨泣,百竅随风吟。
    衰萤灭遥径,倦翼翔故林。
    暗隙湿已逗,孤灯青欲沈。

  • 38.《皇太子生辰诗》 宋·张镃

    庆协丁年庆,祥开甲观雄。
    九霞光绚烂,重日彩曈曨。
    根本千龄固,元良万口同。
    文孙觌尧法,圣子奉虞聪。

  • 39.《叙赵守备学释菜会馂》 宋·陈淳

    嘉定四年日在房,赵侯来守南清漳。
    下车百事所未遑,先务化原修泮宫。
    发帑市材鸠众工,改偏易陋规模洪。
    大门复旧正当阳,直挹名第真仙峰。

  • 40.《纯父家池双头莲》 宋·陈普

    天地化育工,两致一为要。
    对待管流行,并起非横矫。
    亭亭南北枢,赫赫东西曜。
    仁义与诚明,彼此相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