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触地的诗词

关于触地的诗词(350首)

  • 41.《山中访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 唐·于鹄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 42.《山中访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 唐·于鹄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 43.《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唐·权德舆

    南宫烟景浓,平视中南峰。
    官闲似休沐,尽室来相从。
    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
    树老欲连云,竹深疑入洞。

  • 44.《秋怀诗十一首》 唐·韩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
    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

  • 45.《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唐·韩愈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
    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 46.《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唐·韩愈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 47.《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唐·韩愈

    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
    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
    成行齐婢仆,环立比儿孙。
    验长常携尺,愁乾屡侧盆。

  • 48.《题招隐寺》 唐·刘禹锡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
    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
    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

  • 49.《浪淘沙九首》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 50.《送淡公》 唐·孟郊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未识淡,仰咏嗟无穷。

  • 51.《桐花》 唐·元稹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
    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
    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 52.《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 唐·元稹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 53.《伤唐衢二首》 唐·白居易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 54.《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 55.《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 56.《早秋晚望,兼呈韦侍郎》 唐·白居易

    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
    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脚直,驱雁风头利。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 57.《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唐·白居易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色相故关行道地,香尘拟触坐禅人。
    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 58.《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 唐·白居易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 59.《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 唐·白居易

    宪府触邪峨豸角,琐闱驳正犯龙鳞。
    那知近地斋居客,忽作深山同宿人。
    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
    林泉莫作多时计,谏猎登封忆旧臣。

  • 60.《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青田胎化鹤》 唐·李德裕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
    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
    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