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衣湿的诗词

关于衣湿的诗词(950首)

  • 61.《饮酒近村》 宋·陆游

    放翁睡多少行立,人扶往赴邻里集。
    痛饮山花插鬓红,醉归棘露沾衣湿
    纱巾一幅何翩翩,庭中弄影不肯眠。
    莫欺此老今衰甚,曾见高皇狩越年。

  • 62.《城东》 宋·陆游

    出郭溶溶细縠波,平生此地几经过。
    祭余野庙啼乌乐,酒贱村墟醉叟多。
    亭午疏钟离石佛,歛昏微雨泊曹娥。
    采莲艇子愁衣湿,不为人家惜绿荷。

  • 63.《峡口夜坐》 宋·陆游

    三峡至此穷,两壁犹峭立。
    估船无时行,妇盎有夜汲。
    风生树影动,月碎水流急。
    草根缀微露,萤火飞熠熠。
    吾行已四旬,才抵楚西邑。
    浩歌散郁陶,还舟觉衣湿

  • 64.《六月十四日微雨极凉》 宋·陆游

    湖上清秋近,斋中白日长。
    云来树收影,雨过土生香。
    莲小红衣湿,瓜甘碧玉凉。
    晚来幽兴极,移榻近方塘。

  • 65.《十日夜月中马上作》 宋·陆游

    身游碧海跨鲸鱼,心似寒冰贮玉壶。
    衣湿三更清露坠,眼明万里片云无。
    横空孤鹤曾相识,散发飞僊定可呼。
    老向人间无复意,逝将从此谒清都。

  • 66.《瑞庆节日同王式之诣云际寺满散》 宋·杨万里

    金刹深藏翠巘间,锺声吹下白云端。
    谁知东淛能诗客,也到南溪祝圣山。
    重碧清池染衣湿,软红香雾袭人寒。
    祝君来岁千秋节,著脚含元鵷鹭班。

  • 67.《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唐·韦庄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
    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 68.《送方进士游庐山》 宋·梅尧臣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 69.《秋夜同永叔看月》 宋·梅尧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 70.《重过瓜步山》 宋·梅尧臣

    魏武赋忘归,孤军处山顶。
    虽邻江上浦,凿岩山巅井。
    岂是欲劳兵,防患在萌颖。
    我昔常登临,徘徊爱晴景。

  • 71.《送裴如晦宰吴江》 宋·梅尧臣

    吴江田有粳,粳香舂作雪。
    吴江下有鲈,鲈肥脍堪切。
    炊粳调橙齑,饱食不为餮。
    月从洞庭来,光映寒湖凸。
    长桥坐虹背,衣湿霜未结。
    四顾无纤云,鱼跳明镜裂。
    谁能与子同,去若秋鹰掣。

  • 72.《忆洛中旧居寄永叔兼简师鲁彦国》 宋·梅尧臣

    东堂石榴下,夜饮晓未还。
    衣湿浩露,桂酒生朱颜。
    君同尹与富,高论曾莫攀。
    开吐仁义奥,傲倪天地间。

  • 73.《拟玉台体七首其三雨中归》 宋·梅尧臣

    来时云冉冉,去值雨霏霏。
    莫怪罗衣湿,荆王梦罢归。

  • 74.《答衍师见赠》 明·高启

    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
    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

  • 75.《蜡梅四绝句》 宋·陈与义

    来从底处所,黄露满衣湿
    缘憨翻得怜,亭亭倚风立。

  • 76.《咏画屏风诗 十五》 南北朝·庾信

    河流值浅岸。
    敛辔暂经过。
    衣湿溅水。
    马足乱横波。
    半城斜出树。
    长林直枕河。
    今朝游侠客。
    不畏风尘多。

  • 77.《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飞雪》 宋·刘过

    山前大飞雪,路有何处入。
    蒙茸亦花飞,冷溅征衣湿

  • 78.《王公和学士挽词》 宋·王珪

    念昔携君手,同游金马门。
    流年一鸟过,白首几人存。
    星挂朝衣湿,尘埋相印昏。
    西风原上泪,不得洒清樽。

  • 79.《村家》 宋·郑獬

    临水夹疏篁,萧然一环堵。
    稚子戏芳草,小妇舂黄黍。
    为生虽甚微,犹足安吾土。
    应笑马上人,衣湿朝来雨。

  • 80.《十二月二十七日趋溪》 宋·陈造

    西风蜚江浪,江畔那容立。
    霰花溅千尺,望望客衣湿
    小舟舣两三,人已鹅雁集。
    侧睨波汹汹,俯怜身岌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