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荔子枝的诗词(135首)

  • 61.《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 宋·杨万里

    梅花国里荔枝村,颇记张灯作上元。
    一别频蒙访生死,七年再见劣寒温。
    属当闵雨祈群望,不得临风共一尊。
    谁为君王留国士,吾衰犹拟叫天阍。

  • 62.《送曹黔南口号》 宋·黄庭坚

    摩围山色醉今朝,试问归程指斗杓。
    荔子阴成棠棣爱,竹枝歌是去思谣。
    阳关一曲悲红袖,巫峡千波怨画桡。
    归去天心承雨露,双鱼来报旧宾僚。

  • 63.《荔枝二首》 宋·刘克庄

    去年一颗难鑽核,今岁千林尽着花。
    老子有方能辟谷,纯将绛雪代丹砂。

  • 64.《宇文子友以诗来觅酒》 宋·李石

    玻璃江深麦初熟,引水细舂比炊玉。
    老守斋钵自有余,端为吾民忧不足。
    荔枝堂前红数栽,倚树读书门不开。
    收麦入厨催酿酒,客问遣骑何时来。

  • 65.《项君先有幽兴堂其子木即以名庵》 宋·叶适

    平生意外事,身后有谁知。
    魄静云稀出,神游月共移。
    春茶翠旗展,霜荔锦檐垂。
    更欲添幽兴,惟消桂几枝。

  • 66.《送贺子忱漕闽》 宋·张嵲

    上蔡旧名士,中台令望郎。
    行驰封传宠,路向七闽长。
    山水闻清远,官曹试暇皇。
    遥怜荔枝熟,虚馆进风凉。

  • 67.《鲜于东之晋伯之子赠诗次韵》 宋·晁公溯

    微风猎树有佳声,一榻无尘户牖明。
    已擘荔枝怜玉破,更开瓜碧嚼冰清。

  • 68.《次姚子敬简高司丞》 宋·牟巘五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 69.《为王师宣子寿》 宋·释宝昙

    已办香山铁石心,未妨富贵日侵寻。
    荔枝黄压腰围重,琥珀红添盏晕深。
    鸾镜黛眉无此画,雁行银甲有馀音。
    剩呼歌舞为君寿,道眼何曾外物侵。

  • 70.《禅房十事·癢和子》 宋·释绍昙

    既就良工雕琢,何妨出手扶持。
    抓著衲僧痒处,赏伊一枚荔枝。

  • 71.《和洪玉甫秘监荔枝三》 宋·苏籀

    闽中谱殊盛,唐相赋初工。
    万点凝霞赤,三危滴露丛。
    驱芦抵乌鹊,投李饫儿童。
    子美吟西蜀,樱桃先后红。

  • 7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 7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74.《九歌》 先秦·屈原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 75.《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76.《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 77.《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宋·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 78.《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79.《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80.《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