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英爽的诗词

关于英爽的诗词(135首)

  • 61.《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 明·汤显祖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
    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
    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
    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

  • 62.《挽文文山》 宋·邓剡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 63.《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 元·王逢

    诏立淮南省,符张阃外兵。
    风雷朝焕发,牛斗夜精明。
    参政材超伟,元僚器老成。
    武林多树政,禁御旧蜚英。

  • 64.《水龙吟·日边俪景同翻》 元·王恽

    日边俪景同翻,千年高际风云会。
    堂堂大节,中流砥柱,狂澜横制。
    黄阁归来,英姿飒爽,故家房魏。
    甚是中却有,东山雅量,经纶尽,金华事。

  • 65.《游句容同林景和县尹子尚规登僧伽塔赋》 明·张以宁

    嵯峨崇明塔,拔地一千丈。
    我攀青云梯,倏到飞鸟上。
    微风韵金铎,初日丽银榜。
    维时十月交,叶脱天宇旷。

  • 66.《神童诗》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 67.《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 宋·朱槔

    漫郎古邑埋蒿莱,五柳合抱何人栽。
    浯溪未作天宝颂,爽气已压南昌梅。
    苏公邓公先后到,一时玉立高嵬嵬。
    扁舟载酒渡江水,千山软翠昏楼台。

  • 68.《题巫山瞻华亭》 宋·邓谏从

    崚赠玉削三千丈,翠泼岚光冷相向。
    风含太古云气长,变化溟濛纷万象。
    阴晴一日肯四时,天籁壑深虚自响。
    神山娟妙擢群参,锦绣铺张献奇状。

  • 69.《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宋·耿南仲

    诏合连催发,英髦一日齐。
    周瑜醇似酒,崔远爽於梨。
    高馆清无梦,寒灯坐赋题。
    还同宿山驿,风雨闭重闺。

  • 70.《题陈筼谷陈野逸吟藁》 宋·黄敏求

    谢却梅花吟课少,苦无心事恼陶泓。
    得君近日诗编读,增我晴窗眼力明。
    爽似暑风秋九夏,清逾夜月书三更。
    后山衣钵尘埃久,赖有双英主夏盟。

  • 71.《文相生日》 宋·金君卿

    圣贤不世出,会合未可知。
    朝廷余百年,天将右重熙。
    经纶须得人,公为生斯时。
    维时秋九月,爽气横海涯。

  • 72.《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宋·彭郁

    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烟生庐阜香炉峰,孰使随风至吴越。
    风乎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 73.《游南山》 宋·汪任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
    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
    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
    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

  • 74.《书义倡传后》 宋·钟明

    洞庭之南潇湘浦,佳人娟娟隔秋渚。
    门前冠盖但如云,玉貌当年谁为主。
    风流学士淮海英,解作多情断肠句。
    流传往往过湖岭,未见谁知心已赴。

  • 75.《矢柏舟》 明·葛高行文

    泛柏舟之河中兮,忽亻宅傺而内结。
    含薄怒以惓惓兮,心郁郁而坚节。
    念两髦之我仪兮,矢靡他而志诀。
    持仁义以内修兮,遇纬繣而肠绝。

  • 76.《望洽阳》 明·葛高行文

    惟长子其浚哲兮,古涂山之苗裔。
    遥仰文母之婀娜兮,嗣前徽而婉。
    羡螽斯之振振兮,吐玉英而树庭蕙。
    望关雎于河洲兮,识灵偶之重别。

  • 77.《紫陌行》 明·韩上桂

    圣朝明日丽中天,汉代祥云接御烟。
    百二关河开锦绣,三千龙虎护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娈,洛渭风尘同眷恋。
    但学吹箫驾碧空,岂惜鸣銮买歌扇。

  • 78.《忆昔行美达监州》 明·刘崧

    圣王端居总四夷,黄河妥帖东南驰。
    明明政化若流水,祸乱之梗谁阶基?咄哉事变异往昔,簧
    鼓邪说非寒饥。
    嚣然挟兵起田里,诛杀长吏为妖魑。

  • 79.《题藩王出猎图》 明·钱宰

    燕山八月秋草黄,秋高马肥弓力强。
    藩王朝辞诈马宴,羽猎不敢齐长杨。
    西风猎猎边城戍,山队旌旗打围去。
    英姿飒爽思奋扬,面如玉盘身玉树。

  • 80.《马斗虎》 明·邵珪

    天门名马真龙媒,万里新自流沙来。
    先皇知尔才磊落,放入虎圈与虎抟。
    霜蹄蹴踏虎即毙,英风飒爽来天际。
    当时观者应叹嗟,唐家岂有拳毛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