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翠动的诗词

关于翠动的诗词(994首)

  • 341.《临江仙》 宋·王庭

    家住天门阊阖外,别来几度花开。
    近传消息到江淮。
    玉京知好在,金阙尚崔嵬。
    流落江南山尽处,雨余苍翠成堆。
    暂同溪馆醉尊罍。
    恐随丹诏动,且任玉山颓。

  • 342.《点绛唇》 宋·王庭

    夜之游。
    况逢千载一时,如在十洲三岛。
    有劳诸子,慢动三挝。
    对此芳辰,先呈口号。

  • 343.《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 宋·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
    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
    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
    莫指关山路,空使翠蛾颦。

  • 344.《满江红(大热卧疾,浸石种蒲,强作凉想)》 宋·朱敦儒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B23B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萍叶起秋风,潇湘白。

  • 345.《丑奴儿(木犀)》 宋·李纲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
    直待秋风。
    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
    吹动珑璁。
    恰似瑶台月下逢。

  • 346.《南歌子(郭小娘道装)》 宋·向子諲

    缥缈云间质,轻盈波上身。
    瑶林玉树出风尘。
    不是野花凡草、等闲春。
    翠羽双垂珥,乌纱巧制巾。
    经珠不动两眉颦。
    须信铅华销尽、见天真。

  • 347.《生查子》 宋·向子諲

    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
    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遥怜白玉人,翠被余香歇。
    可惯独眠寒,减动丰肌雪。

  • 348.《访寒梅(江梅引·四之二)》 宋·洪皓

    春还消息访寒梅。
    赏初开。
    梦吟来。
    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

  • 349.《菩萨蛮》 宋·蔡伸

    花冠鼓翼东方动。
    兰闺惊破辽阳梦。
    翠被小屏山。
    晓窗灯影残。
    并头双燕语。
    似诉横塘雨。
    风雨晓寒多。
    征人可奈何。

  • 350.《念奴娇》 宋·李弥逊

    瑶池倒影,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
    明镜平铺秋水净,寒锁一天空翠。
    荷芰风摇,萍蘩波动,惊起鱼龙戏。
    扶疏桂影,十分光照人世。

  • 351.《菩萨蛮(管邦惠家小鬟善讴)》 宋·李弥逊

    小山娇翠低歌扇。
    雏莺学语春犹浅。
    无力响方檀。
    声随玉笋翻。
    垂鬟云乍染。
    媚靥香微点。
    未解作轻颦。
    凝情已动人。

  • 352.《浣溪沙》 宋·李弥逊

    小小茅茨隐翠微。
    桥平双手弄涟漪。
    好风还动去年枝。
    得雨疏梅肥欲展,人家次第有芳菲。
    惜花恰莫探春迟。

  • 353.《十样花》 宋·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
    第一寒梅先吐。
    待得春来也,香销减,态凝伫。
    百花休谩妒。

  • 354.《念奴娇》 宋·张元干

    寒绡素壁,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
    明镜池开秋水净,冷浸一天空翠。
    荷芸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山河影里,十分光照人世。

  • 355.《浣溪沙(八之四)》 宋·邓肃

    阑外彤云已满空。
    帘旌不动石榴红。
    谁将秋色到楼中。
    玛瑙一泓浮翠玉,瓠犀终日凛天风。
    炎洲人到广寒宫。

  • 356.《情久长》 宋·吕渭老

    冰梁跨水,沈沈霁色遮千里。
    怎向我、小舟孤楫,天外飘逐夜寒侵短发,睡不稳、窗外寒风渐起。
    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鸡咽荒郊,梦也无归计。

  • 357.《南乡子(赠何彦道侍儿)》 宋·王之道

    翠袖熨沈香。
    黛拂修蛾淡淡妆。
    消得多情钟傅粉,何郎。
    风动珠帘月半床。
    素手捧瑶觞。
    谁念苏州已断肠。
    夜雨不随歌扇歇,浪浪。
    归去无心赋海棠。

  • 358.《薄媚(第十攧)》 宋·董颖

    种陈谋,谓吴兵正炽。
    越勇难施。
    破吴策,唯妖姬。
    有倾城妙丽。

  • 359.《薄媚(第四催拍)》 宋·董颖

    耳盈丝竹,眼摇珠翠。
    迷乐事。
    宫闱内。
    争知。

  • 360.《宴清都(太母诞辰)》 宋·曹勋

    画幕明新晓。
    晴日薄,小春微动花柳。
    宸闱荐祉,东朝诞育,载光坤厚。
    朱颜内鼎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