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秋感的诗词

关于秋感的诗词(359首)

  • 161.《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唐·白居易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 162.《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宋·王安石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
    此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 163.《秋兴有感》 宋·王安石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声。

  • 164.《秋兴有感》 宋·戴复古

    客游江海上,几度见秋风。
    远浦芦花白,疏林秋实红。
    人情朝暮变,景物古今同。
    老眼犹明在,从教两耳聋。

  • 165.《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宋·辛弃疾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 16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6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68.《感秋》 宋·陆游

    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
    一身寄空谷,万里梦天山,噫呜怒眦裂,愤激悲涕潸。
    古来真龙驹,未必置天闲;长松倒涧壑,委弃同蓁菅。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 169.《感秋》 宋·陆游

    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葛裯耿无寐,坐待山月没。
    湿萤飞不起,熠熠依衰草。
    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 170.《感秋》 宋·陆游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
    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
    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 171.《感秋》 宋·陆游

    南山射虎漫豪雄,投老还乡一秃翁。
    世味扫除和蜡尽,生涯零落并锥空。
    秋惊蠹叶凋残绿,病著衰颜失旧红。
    笠泽松陵家世事,一竿惟是待西风。

  • 172.《感秋》 宋·陆游

    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月明缟树遶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螿。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 173.《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
    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

  • 174.《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
    学者称孔墨,为国杂伯王。
    书生幸有闻,力薄不能倡。
    默默世俗间,汝职无乃旷。

  • 175.《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我昔下三峡,百丈堆两车。
    初发公安城,已过长风沙。
    早知世路恶,恨不常浮家。
    至今清夜梦,双橹闻讴哑。

  • 176.《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斗杓运四序,寒暑忽已换。
    人生知几何,去日难把玩。
    凭高望烟海,青山忽中断。
    秋风肺病苏,为子巾一岸。

  • 177.《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
    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

  • 178.《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天人本一理,祸福常昭然。
    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
    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 179.《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镜湖一何清,稽山一何高;浙江百里远,夜枕闻惊涛。
    子胥死吴下,千载无人豪。
    遗魂招不来,我欲续楚骚。

  • 180.《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归耕无襏襫,出战无兜鍪。
    已失西畴春,空怀北平秋。
    提携一束书,蹭蹬至白头。
    釜中有轑饭,一饱吾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