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知为政的诗词(580首)

  • 101.《勤政楼观乐》 唐·贾至

    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
    为报延州来听乐,须知天下欲升平。

  • 102.《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 唐·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 103.《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 唐·李频

    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
    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
    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
    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

  • 104.《哭王大夫》 唐·方干

    俗人皆嫉谢临川,果中常情□□□。
    为政旧规方利国,降生直性已归天。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从此心丧应毕世,忍看坟草读残篇。

  • 105.《春秋战国门·华元》 唐·周昙

    未知军法忌偏颇,徒解于思腹漫皤。
    昔日羊斟曾不预,今朝为政事如何。

  • 106.《金盘草诗(生宁江巫山南陵林木中)》 唐·王周

    今春从南陵,得草名金盘。
    金盘有仁性,生在林一端。
    根节岁一节,食之甘而酸。
    风俗竞采掇,俾人防急难。

  • 107.《水调歌头(圆史宰受荐)》 宋·徐鹿卿

    五剡乃脱选,通籍入金闺。
    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猎英奇。
    近世流风薄矣,强者立跻霄汉,弱者困尘泥。
    流水伯牙操,底处有钟期。

  • 108.《清平乐(即席和李参政壁白笑花)》 宋·魏了翁

    蓝田玉种。
    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
    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
    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 109.《清平乐(即席和李参政壁白笑花)》 宋·魏了翁

    蓝田玉种。
    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
    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
    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 110.《水调歌头(送竹隐知郢州)》 宋·戴复古

    雕鹗上云汉,虎豹守天关。
    一官游戏,笑向古郢试朱轓。
    天下封疆几郡,尽得公为太守,奉诏仰天宽。
    万物一吐气,千里贺平安。

  • 111.《送陈瞻知永州》 宋·李防

    昔年同醉杏园春,别后花枝几度新。
    彼此宦游疏翰墨,等闲交面起丝纶。
    荣亲未必须莱子,昼锦何尝只买臣。
    布政莫为三载计,清朝台阁整搜人。

  • 112.《补史十忠诗·参政行丞相事陆公秀夫》 宋·刘壎

    天地无托足,海天同隰光,明知复何为。
    不忍隳三纲。
    裸荐觊少延,讴歌宁远忘。

  • 113.《满江红 送理伯雍同知改除转运判官》 宋·陆文圭

    双桧堂深,想前日、清风犹在。
    才半载、政声传播,与人称快。
    鞠草园扉无滞讼,憩棠田舍留遗爱。
    问方今、循吏几何人,公为最。

  • 114.《送程给事知越州》 宋·钱藻

    越水浸天云脚乱,越山洗露秋骨巉。
    山重水远地万顷,居者暇裕无毁谗。
    朝家左顾倚藩扞,提兵开府为立监。
    得吾耆老自青琐,命书临遣芝泥缄。

  • 115.《爱民堂为涪陵卢使君题》 宋·沈继祖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朞。
    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
    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

  • 116.《送程给事知越州》 宋·周直孺

    三吴冠盖并驱弛,名德如公亦已稀。
    胥口沈珠唐相事,会稽怀绶汉臣归。
    光华书绣家山近,浩荡秋风画鷁飞。
    十万疲民待仁政,未应祗为脍鲈肥。

  • 117.《寄致政吴虞部》 宋·王安石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

  • 118.《别葛使君》 宋·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 119.《公辟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 宋·王安石

    青丘神父能为政,碧落仙翁好作诗。
    旧事齐儿应共记,新篇楚老得先知。
    怀砖大岘如迎日,供帐阊门胜去时。
    若与鸱夷斗百草,锦囊佳丽敌西施。

  • 120.《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宋·陆游

    焄蒿一去杳难知,数纸遗书手自披。
    切勿轻为归蜀梦,竹枝忍复听吾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