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白骨的诗词

关于白骨的诗词(1631首)

  • 41.《春雪》 宋·舒岳祥

    去年腊雪已四白,五白六白农夫愁。
    麦苗冻熟锄不得,菜心僵死何时抽。
    常年梅花已烂漫,今乾乾没如枸囚。
    枯枝尚黏红豆绿,细蕊初作苍蝇头。

  • 42.《征妇怨》 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 43.《送李顺文》 明·李延兴

    维齐古青州,其地山水秀。
    尝遭国大侵,夹辅犹腋肘。
    宅土称上腴,财赋等浙右。
    奇阃久乃隳,完城失封守。

  • 44.《叹昨日三首》 唐·卢仝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
    如此如此复如此,壮心死尽生鬓丝。
    秋风落叶客肠断,不办斗酒开愁眉。

  • 45.《月下大醉星侄作墨索书迅笔题为醉矣行》 宋·方岳

    吾醉矣,吾醉矣,醉语虽强难举似。
    何年开辟有乾坤,日月左旋如磨螘。

  • 46.《诸稽郢行成于吴》 先秦·佚名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 47.《南归对客》 宋·汪元量

    北行十三载,痴懒身羁孤。
    勒马向天山,咄咄空踟蹰。
    穷阴六月内,白雪飞穹庐。
    冷气刺骨髓,寒风割肌肤。

  • 48.《过东昌有感》 明·刘基

    夜发高唐湾,旦及东昌郭。
    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
    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

  • 49.《泊淮岸夜闻鬼语》 宋·黎廷瑞

    北风行平林,芦叶响乾雨。
    青燐走平沙,独夜鬼相语。
    沉吟乍幽咽,怨哭倍酸楚。
    遗脔乌鸢饱,滞魄狐兔伍。

  • 50.《饮马和城窟》 宋·赵汝鐩

    乌骓马,紫游韁,戍夫一鞭天一方。
    揆程想过长城下,思古筑役摧人肠。

  • 51.《西河·和王潜斋韵》 宋·曹豳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 52.《磨崖碑》 宋·江琼

    元水部磨崖碑,为唐中兴作也。
    唐事已矣,而碑崖□□独存。
    本朝诸贤相与题咏,如张宛邱时有游人打碑卖之句。
    □古一言□□□□□不已。

  • 53.《古寿宫歌》 明·虞淳熙

    献陵当年筑寿宫,君王鞭石走石工。
    马舆朝来还暮入,往来八骏如回风。
    死生昼夜须臾在,霹雳一声辞大内。
    遗舄人疑黄帝弓,自敛金衣抟大块。

  • 54.《詹守携酒见过用前韵作诗聊复和之》 宋·苏轼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
    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渔矶共置樽。
    山下黄童争看舞,江干白骨已衔恩。
    (时詹方议葬暴骨。
    )孤云落日西南望,长羡归鸦自识村。

  • 55.《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宋·苏轼

    饥人忽梦饭甑溢,梦中一饱百忧失。
    只知梦饱本来空,未悟真饥定何物。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去年太岁空在酉,傍舍壶浆不容乞。

  • 56.《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 宋·苏轼

    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使其徒卓契顺来惠州,问予安否,且寄《拟寒山十颂》。
    语有璨、忍之通,而诗无岛、可之寒,吾甚嘉之,为和八首。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 57.《古战场》 宋·曹勋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

  • 58.《舟次上海县》 明·袁凯

    海上惊风乱鹤飞,千村霜露亦霏霏。
    清砧自是逢秋起,白骨何由远道归。
    戈甲只残蝼蚁命,江山终属虎狼威。
    自怜此日身将老,况复中宵泪满衣。
    孟阳曰:“可谓气骨高妙。

  • 59.《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唐·李白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

  • 60.《悲歌赠吴季子》 清·吴伟业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