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疏仙的诗词

关于疏仙的诗词(877首)

  • 61.《瑞鹤仙(母氏生朝二首)》 宋·赵善括

    月华凝露掌。
    正极目鸾霄,望风鲸壤。
    深宫注遐想。
    听点点花漏,盈盈仙仗。

  • 62.《临江仙(闺怨)》 宋·韩淲

    脆管繁弦无觅处,小楼空掩遥山。
    柳丝直下曲阑干。
    海棠红欲褪,玉钏怯春衫。
    _酒不成芳信断,社寒新燕呢喃。
    雕盘慵整宝香残。
    绮疏明薄暮,帘外雨潺潺。

  • 63.《洞仙歌(题真)》 宋·高观国

    轻痕浅晕。
    偷染春风面。
    恰似西施影儿现。
    拟新妆、临槛一段天真,闲态度,长恁香娇玉软。

  • 64.《瑞鹤仙》 宋·卢祖皋

    眉青。
    炯如微月澹疏星。
    ”故末章及之。
    江南秋欲遍。

  • 65.《鹊桥仙(菊)》 宋·卢祖皋

    寒丛弄日,宝钿承露,篱落亭亭相倚。
    当年彭泽未归来,料独抱、幽香一世。
    疏风冷雨,澹烟残照,日日重阳天气。
    帽檐已是半欹斜,问瓮里、新篘熟未。

  • 66.《瑞鹤仙》 宋·方千里

    看青山绕郭。
    更暮草萋萋,疏烟漠漠。
    无风自花落。
    欲黄昏,谁向官楼吹角。

  • 67.《瑞鹤仙》 宋·葛长庚

    残蟾明远照。
    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
    孤村带清晓。
    有鸣鞭归骑,乱林啼鸟。

  • 68.《瑞鹤仙》 宋·葛长庚

    赋情多懒率。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
    无心恋簪绂。
    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

  • 69.《洞仙歌(鹤林赋梅)》 宋·葛长庚

    南枝漏泄,一点春光别。
    无蝶无蜂正霜雪。
    向竹梢疏处,瘦影横斜,真个是,潇洒冰肌玉骨。
    黄昏人静,踏碎阶前月。

  • 70.《疏影(为意一侍郎赋)》 宋·赵以夫

    晴空漠漠。
    怪雪来底处,飘满篱落。
    元是花神,管领春风,幽香忽遍林壑。
    玉仙缓辔江城路,全不羡、扬州东阁。

  • 71.《浪淘沙(和上元王仇香猷、含山邵梅仙有焕叙别)》 宋·张榘

    风色转东南。
    翠拥层峦。
    杏花疏雨逗清寒。
    钟阜石城何处是,烟霭漫漫。
    行旆已西关。
    一霎时间。
    芳樽聊复挽余欢。
    明日断魂分付与,万叠云山。

  • 72.《满江红(夷则宫、俗名仙吕宫淀山湖)》 宋·吴文英

    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
    开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盘松。
    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
    算鲛宫、祗隔一红尘,无路通。

  • 73.《凄凉犯·重台水仙》 宋·吴文英

    空江浪阔。
    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
    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
    湘烟暮合。

  • 74.《临江仙(寿千八兄)》 宋·陈允平

    门外湖光清似玉,雨桐烟柳扶疏。
    爱闲吾亦爱吾庐。
    炉香心在在,杯酒乐如如。
    有子专城才四十,诸孙颗颗明珠。
    传家衣钵只诗书。
    一坡存菊意,千岁学松癯。

  • 75.《临江仙(端午)》 宋·刘辰翁

    幸自不须端帖子,闲中一句如无。
    爱他午日午时书。
    惟应三五字,便是辟兵符。
    久雨石鲸未没,小风纨扇相疏。
    邀朋一笑共菖蒲。
    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
    (适满城无酒酤,去年此日,初卖官酒。
    )

  • 76.《临江仙(闲居感旧)》 宋·刘辰翁

    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
    疏疏点点忽鸡鸣。
    数峰青似染,快活早来晴。
    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
    无人挑菜踏青行。
    青鸠啼雨外,闲听寺中声。

  • 77.《甘州(题疏寮园)》 宋·周密

    信山阴、道上景多奇,仙翁幻吟壶。
    爱一邱一壑,一花一草,窈窕扶疏。
    染就春云五色,更种玉千株。
    咳唾骚香在,四壁骊珠。

  • 78.《扫花游(赋高疏寮东墅园)》 宋·张炎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
    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
    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 79.《瑶台聚八仙(咏鸳鸯菊)》 宋·张炎

    老圃堪嗟。
    深夜雨、紫英犹傲霜华。
    暖宿篱根,飞去想怯寒沙。
    采摘浮杯如戏水,晚香淡似夜来些。

  • 80.《疏影·咏荷叶》 宋·张炎

    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
    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