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点微的诗词

关于点微的诗词(666首)

  • 1.《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点微酸已著枝。

  • 2.《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
    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点微酸已著枝。

  • 3.《沁园春·试望阴山》 清·纳兰性德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 4.《蝶恋花·暖发黄宫和气软》 宋·无名氏

    暖发黄宫和气软。
    雪里精神,巧借东君翦。
    嫩蕊商量春色浅。
    青枝疑是香酥溅。
    谁道和羹芳信远。
    点微酸,已向枝头见。
    休待玉英飞四散。
    且移疏影横金盏。

  • 5.《春日途中五首》 宋·项安世

    微风急雪点微茫,渔浦江边上客航。
    逆水趁潮如顺水,他乡送客似离乡。

  • 6.《罩鱼歌(杂言)》 唐·温庭筠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
    两浆鸣幽幽,莲子相高低。
    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鱼尾迸圆波,千珠落湘藕。

  • 7.《沁园春(梅)》 宋·吴渊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
    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

  • 8.《减字木兰花》 宋·胡平仲

    兰凋蕙歇。
    野店酒初尝竹叶。
    绝艳幽姿。
    洗出铅华见雪肌。
    云阶月地。
    凭仗幽人须着意。
    一夜花飞。
    点微酸已著枝。

  • 9.《柘川渔火》 宋·蒋旦

    桃浪流香春雨馀,渔灯深夜出溪湄。
    半篷明灭风生处,数点微茫月上时。
    影落沙汀鸥梦断,光摇芦苇雁栖迟。
    明朝解缆沧浪外,濯足船头唱竹枝。

  • 10.《红梅三首》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11.《红梅三首》 宋·苏轼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妖桃杏,数点微酸已著枝。

  • 12.《湖村野兴》 宋·陆游

    山色空蒙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
    何妨乞与丹青本,一棹横冲翠霭归。

  • 13.《尉迟杯·岁云暮》 宋·无名氏

    岁云暮。
    叹光阴苒苒能几许。
    江梅尚怯馀寒,长安信音犹阻。
    春风无据。

  • 14.《七十吟》 宋·苏辙

    年来霜雪上人头,俄尔相将七十秋。
    欲去天公未遣去,久留敝宅恐难留。
    六窗渐暗犹牵物,一点微明更著油。
    近听老卢亲下种,满田宿草费锄耰。

  • 15.《题三祖山》 宋·王之道

    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 16.《沈正卿示探梅诗次韵》 宋·曾协

    点微明已露奇,解颜相见却先知。
    携壶拟醉无穷树,走马来看第一枝。
    照水意闲真我辈,酿寒云重正花时。
    自从亲识春风面,不信良工画有诗。

  • 17.《谢潘端叔惠红梅》 宋·楼钥

    缟裙练帨玉为肌,谁点微頳向北枝。
    若使罗虬见颜色,定须将此比红儿。

  • 18.《观梅》 宋·方岳

    较似年时劣不如,花头小小两疏疏。
    但令半点微酸在,憔悴空山尽有余。

  • 19.《吴宫春词拟王建》 明·张羽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
    霞裙翠袂当空举,身轻似展凌风羽。
    遥望三江水一杯,两点微茫洞庭树。
    转面凝眸未肯回,要见君王射麋处。
    城头落日欲栖鸦,下阶戏折棠梨花。
    隔岸行人莫偷盼,干将莫邪光粲粲。

  • 20.《偈颂一百五十首》 宋·释心月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点微云何处来,散作人间三日雨。
    晓来忽推窗,所见非常处。
    白玉作楼台,烂银为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