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漫言的诗词

关于漫言的诗词(531首)

  • 21.《漫题三首》 唐·司空图

    乱后他乡节,烧残故国春。
    自怜垂白首,犹伴踏青人。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
    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
    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
    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

  • 22.《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唐·李涉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
    橹声轧轧摇不前,看他撩乱张帆走。
    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 23.《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唐·李涉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
    橹声轧轧摇不前,看他撩乱张帆走。
    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 24.《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宋·苏轼

    玉龟山。
    东皇灵媲统群山。
    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
    幽闲。

  • 25.《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宋·叶梦得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
    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
    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
    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

  • 26.《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 宋·刘辰翁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

  • 27.《酹江月(漫兴)》 宋·刘辰翁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
    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李舍人班旧节斋吴客,尝言赏中秋之盛。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

  • 28.《放言五首·其五》 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 29.《漫书答唐观察四首》 明·汤显祖

    岭外梅残鬓欲星,孤琴摇拽越山青。
    只言姓字人间有,那得题名到御屏。

  • 30.《南乡子 和干臣乐府南乡子,南乐言怀中间,》 元·王恽

    万汇帝城春。
    况是明时选用人。
    爱煞曲山周老子,依仁。
    任运□□不自论。
    六任漫逢辰。
    甚是荣华尽苦辛。
    赢得归来儿女笑,苏秦。
    白马红缨

  • 31.《六言四》 宋·邓深

    三峡上游烟水,四川极险关山。
    满市笙歌昼永,漫山桃花春闲。

  • 32.《南平教授勾子甲见访于益昌自言正在华阳时渠》 宋·度正

    顷年应聘漫谈经,喜向寒窗访聚萤。
    抚字昨惭书下下,佩衿今羡领青青。
    傥来富贵皆尘土,无尽诗书自日星。
    珍重圣贤垂轨范,不尤臧氏不尤邢。

  • 33.《总言三首》 宋·贾似道

    莫言促织正奇能,养者须当耐性情。
    只宜漫鬭无疎失,不可忙忙去鬭频。
    交锋一口停三日,大鬭须还隔一旬。
    不依此法随心好,撞了齐肩必定倾。

  • 34.《绍熙癸丑二月二十六日蒋助教言正招游阳华婆》 宋·李长庚

    我老思为漫浪翁,暂来却恨去匆匆。
    山头日色赤如血,照映川原草木红。

  • 35.《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 宋·李处权

    客程言浩渺,念此道里赊。
    秋林伤客情,霜叶色胜花。
    溪鱼不论钱,我饥岂无涯。
    何当见升平,四海如一家。

  • 36.《夏五月过玉山见娄江诸故人漫兴之作》 明·琦元璞

    梅风发时海寇去,相见要令怀抱开。
    乍喜岂论生理事,空言独叹济时才。
    桐花金井莺声过,月色凉台凤吹回。
    不得清吟会诸老,履痕犹在竹间苔。

  • 37.《湖上隐居秋日漫兴四首》 明·王懋明

    闲来北窗下,了了见云峰。
    未释形骸累,徒怀禽尚踪。
    晤言清夜月,留客翠微钟。
    数亩长荒秽,无心学素封。
    ¤

  • 38.《湖上隐居秋日漫兴四首》 明·王懋明

    屡空亦自得,偃息有衡门。
    不出人间世,时为象外言。
    抚琴聊永日,艺圃任无藩。
    此意何人会,裁书与巨源。

  • 39.《禽言(四首)》 明·朱应辰

    脱布裤,阴雨漫漫雨将暮。
    千声万声唤归妇,妇归忽生怒。
    妇去有归处。
    明日雨声干,匆匆还逐去。

  • 40.《放言五首 并序》 唐·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
    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