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消伏的诗词

关于消伏的诗词(99首)

  • 61.《北窗》 宋·陆游

    北窗无俗物,三伏有余凉。
    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床。
    盏分新作茗,炉拨欲残香。
    却岸纱巾去,翛然野水傍。

  • 62.《史院晚出》 宋·陆游

    已乞残骸老故丘,误恩重作道山游。
    龙津雨过桥如拭,凤阙烟消瓦欲流。
    直舍小眠钟报午,归途微冷叶飞秋。
    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也合休。

  • 63.《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 宋·张耒

    西风吹淡白,窗户含凄清。
    炎凉一朝变,徂暑逝不停。
    山堂晓潇洒,病叟巾褐轻。
    平时干云树,芳叶亦复零。

  • 64.《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 宋·张耒

    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
    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
    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
    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

  • 65.《八月六日西风极凉如十月间晨起偶题》 宋·张耒

    初过三伏暑初归,风景谁知遽惨凄。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乡梦托晨鸡。
    江天水冷鱼龙蛰,野泽风多鸿雁稀。
    尘箧敝貂犹得在,过冬偶免叹无衣。

  • 66.《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 宋·梅尧臣

    月落夜正黑,风起庭槐端。
    窗间星动摇,枕上人寤叹。
    所叹吹阴云,苦热弥不欢。
    当其气莫出,曷若无衣寒。

  • 67.《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宋·梅尧臣

    溪上枕剖龙卵石,蕲匠簟制蛇皮纹。
    客从东方一持赠,竹色蒸青石抱云。
    磨沙斲骨自含润,饱霜吊节无留尘。
    京师贵豪空有力,六月耐此炎蒸剧。

  • 68.《答余新郑(即余尧臣也·可补余传之阙)》 明·高启

    前年吴门初解兵,君别故国当西行。
    有司临门暮驱发,道路风雨啼孩婴。
    仓皇不敢送出郭,执手暂立怀忧惊。
    我时虽幸脱锋镝,乱后生事无堪营。

  • 69.《谪居感事》 宋·王禹偁

    迁谪独熙熙,襟怀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还依道,生涯只在诗。
    惟尚谕山水,讵敢咏江蓠。

  • 70.《寄王正叔》 宋·王令

    形骸饫餍城市劳,思得远去与俗逃。
    借来马病行欲到,著鞭迫急翻奔跳。
    连绵半日走十堠,急雨随湿衣与袍。
    到家觅火烘衣湿,亟书名纸挥墨毫。

  • 71.《驯鹿》 宋·王令

    日日野心新,笼栏外强驯。
    祗消指马相,便有逐原人。
    昔起歌宾兴,今无伏囿仁。
    豺狼好牙爪,应笑角如麟。

  • 72.《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宋·白玉蟾

    廼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
    迄彼大庭时,对於葛天氏。
    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
    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 73.《盛暑谒刘公达》 宋·毛滂

    伏金避老火,遁日乾商霖。
    天地岂不宽,八荒一釜鬵。
    此身沍寒乡,骨冷势陆沉。
    忽疑同然灰,终得空汗襟。

  • 74.《立秋後》 宋·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後清风渥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 75.《施崇宁寺马》 宋·苏辙

    南归闭门万事了,病卧常多起常少。
    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
    乡人记我少年日,滇马为致风前鸟。
    三年伏枥人共怪,马不能言心可晓。

  • 76.《寄内》 宋·苏辙

    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
    上事姑章旁兄弟,君虽少年少过失。
    昏晨定省岁月短,五十还朝定何益。
    忧深责重乐无几,失足一坠南海北。

  • 77.《咏雪》 宋·曾巩

    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
    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
    蛟龙岌起抱峦冈,江海横奔控阡陌。

  • 78.《乡人言》 宋·张舜民

    郴江有奇石,似牛伏岸侧。
    乡人久相传,过者有颠覆。
    我与乡人谋,凿去可勿留。
    祇消一日力,得弭千岁忧。

  • 79.《次友石台诗韵》 宋·刘子翚

    清湖嵇玉山,缥缈飞双屐。
    泠风随处流,三伏无赫赫。
    未成玄圃游,聊醉端州宅。
    忆昨陪初筵,杯摇剑峰脊。

  • 80.《醉歌赠金元白》 宋·刘子翚

    南游会稽今十年,重来风物皆依然。
    一时冠盖零落尽,故人独老空江边。
    西陵仓曹实冗散,出无车马众所怜,江亭曳履偶识面,凛凛瘦骨余双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