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浪影的诗词

关于浪影的诗词(650首)

  • 121.《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唐·白居易

    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景物暗相随。
    净淘红粒罯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
    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
    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

  • 122.《青毡帐二十韵》 唐·白居易

    合聚千羊毳,施张百子弮。
    骨盘边柳健,色染塞蓝鲜。
    北制因戎创,南移逐虏迁。
    汰风吹不动,御雨湿弥坚。

  • 123.《赋得玉水记方流》 唐·王鉴

    玉润在中洲,光临碕岸幽。
    氤氲冥瑞影,演漾度方流。
    乍似轻涟合,还疑骇浪收。
    夤缘知有异,洞彻信无俦。
    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
    沉沦如见念,况乃属时休。

  • 124.《月夜》 唐·卢殷

    露下凉生簟,无人月满庭。
    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
    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
    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

  • 125.《月夜》 唐·卢殷

    露下凉生簟,无人月满庭。
    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
    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
    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

  • 126.《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唐·李渤

    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
    离鸿一别影初分,泪袖双挥心哽咽。
    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

  • 127.《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
    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馀霞杳千里。

  • 128.《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
    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馀霞杳千里。

  • 129.《渡西陵十六韵》 唐·李绅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
    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
    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 130.《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唐·李绅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 131.《赋得芙蓉出水》 唐·贾谟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 132.《题河上亭》 唐·姚合

    亭亭河上亭,鱼踯水禽鸣。
    九曲何时尽,千峰今日清。
    晨光秋更远,暑气夏常轻。
    杯里移樯影,琴中有浪声。
    岸莎连砌静,渔火入窗明。
    来此多沈醉,神高无宿酲。

  • 133.《张好好诗》 唐·杜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 134.《张好好诗》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 135.《怀钟陵旧游四首》 唐·杜牧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
    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珮立神仙。

  • 136.《渔父》 唐·杜牧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 137.《送无梦道人先归甘露寺》 唐·许浑

    飘飘随晚浪,杯影入鸥群。
    岸冻千船雪,岩阴一寺云。
    夜灯江北见,寒磬水西闻。
    鹤岭烟霞在,归期不羡君。

  • 138.《送段觉之西蜀结婚(一作送段觉之西川过婚礼后归觐)》 唐·许浑

    词赋名高身不闲,采衣如锦度函关。
    镜中鸾影胡威去,剑外花归卫玠还。
    秋浪远侵黄鹤岭,暮云遥断碧鸡山。
    时人若问西游客,心在重霄鬓欲斑。

  • 139.《夜思(以下续新添诗)》 唐·李商隐

    银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
    彩鸾空自舞,别燕不相将。
    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
    会前犹月在,去后始宵长。

  • 140.《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唐·刘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