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欤者的诗词

关于欤者的诗词(180首)

  • 41.《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42.《原毁》 唐·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 43.《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 44.《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 45.《与于襄阳书》 唐·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 46.《送杨少尹序》 唐·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 47.《箕子碑》 唐·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 48.《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 49.《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 50.《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 51.《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 52.《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53.《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54.《晁错论》 宋·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

  • 55.《凌虚台记》 宋·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 56.《三槐堂铭》 宋·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 57.《方山子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 58.《寄欧阳舍人书》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 59.《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 60.《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