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来福的诗词

关于来福的诗词(1119首)

  • 81.《福源精舍》 明·李延兴

    京城六月日如火,风轩散发执书坐。
    顿嫌城市多烦嚣,欲买田庐何处可。
    素几茶瓯吹碧香,有客敲扉偶相过。
    为言越中好山水,厥土膏腴不偏颇。

  • 82.《残句有客打碑来荐福》 宋·苏轼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 83.《景福殿前柏》 宋·王安石

    香叶由来耐岁寒,几经真赏驻鸣銮。
    根通御水龙应蛰,枝触宫云鹤更盘。
    怪石误蒙三品号,老松先得大夫官。
    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 84.《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 宋·王安石

    海隅山谷闲,人物最多处。
    平旦息相吹,连城黕如雾。
    闽王旧宫室,丹漆美无度。
    今为大帅府,千里来赴愬。

  • 85.《光福塘上》 宋·范成大

    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
    鸡声人语小家乐,木叶草花深巷香。
    春去已空衣尚絮,雨来何晚稻初芒。
    祗今农事村村急,第一先陂贮水塘。

  • 86.《青城山会庆建福宫》 宋·范成大

    墨诏东来汹驿传,璇题金榜照山川。
    祥开圣代千秋节,响动仙都九室天。
    触石涌云埋紫逻,流金飞火烛苍巅。
    祗应老宅庞眉客,长记新宫锡号年。

  • 87.《画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 宋·范成大

    汉家麟阁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
    昼锦声名两荣耀,惟有信州如相州。
    国南门头折杨柳,借问江津垂白叟。
    住在行都四十年,曾见归舟似公否?

  • 88.《赠延福端老二首》 宋·辛弃疾

    我来欲问小乘禅,惭愧尘埃未了缘。
    忽忆去年秋夜话,共听山雨不成眠。

  • 89.《送陈希周赴安福令》 宋·陆游

    补吏鹤岭边,尊公方玉立。
    超遥籋风云,余子那可及。
    天高鬼神恶,闻讣三日泣。
    晚途见嗣子,握手悲喜集。

  • 90.《晚过保福》 宋·陆游

    堂静僧闲普请疏,炉红毡暖放参余。
    莲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书。
    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犀浦可专车。
    放翁一饱真无事,拟伴园头日把鉏。

  • 91.《寄题安福刘道协涌翠楼》 宋·杨万里

    读书台南山绕屋,恰如万簪削青玉。
    读书台北山更多,又似碧海跃万波。
    台边高人子刘子,架楼南北山围里。
    醉中领客上上头,忽惊平地翠浪浮。

  • 92.《寄题福帅张子仪尚书禊游堂》 宋·杨万里

    祖孙接武禊堂前,风物重新六十年。
    无恙钧衡旧棠荫,有光台斗继蒲鞭。
    手提西郭三山月,下照南湖万顷天。
    不要外人来作记,当家自有笔如椽。

  • 93.《送邹元升归安福》 宋·杨万里

    我昔见子卢溪南,烟如玉雪照晴岚。
    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炎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
    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 94.《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 宋·杨万里

    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
    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璧环相如。
    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蠹鱼故。
    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

  • 95.《题荐福寺》 宋·杨万里

    千山底里著楼台,半夜松风万岳哀。
    晓起巡檐看题壁,雨声一片隔林来。

  • 96.《京城借永福寺漆台占似王城山》 宋·文天祥

    心如明镜台,此言出浮屠。
    后来发精义,并谓此台无。
    此台已是赘,何况形而器。
    圆释正超然,点头会意思。
    多谢城山翁,一语迎禅锋。
    顾我尘俗人,与物方溶溶。

  • 97.《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宋·张耒

    翠竹留人不忍还,暖泉春涨已潺潺。
    寄言山鸟休归去,与尔同来乐此间。

  • 98.《福昌杂咏五首》 宋·张耒

    天倚冈峦翠万重,倚楼搔首更书空。
    莓苔古屋荒秋雨,草木空山起夜风。
    汉帛北来邀塞雁,楚招南望忆江枫。
    尘埃流落悲生事,白发年来拟见攻。

  • 99.《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宋·张耒

    战国韩余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

  • 100.《和归去来词》 宋·张耒

    归去来兮,行世不偶予曷归。
    其出无所为喜兮,舍去而何悲。
    眄一世之无与兮,古之人逝莫追。
    求不疚于予义兮,又奚恤余子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