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最高奇的诗词(157首)

  • 21.《和奇父叔夏雪五首》 宋·胡寅

    不须十日照胥敖,且要仙花丽显皋。
    集霰果然归望望,同云因得蔽高高。
    辉山玉璞韬虹气,乱眼烟霄隘羽毛。
    欲叩小斋拚醉赏,最怜纤玉劝持醪。

  • 22.《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术因用感叹》 唐·吕温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 23.《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唐·陆龟蒙

    几降真官授隐书,洛公曾到梦中无。
    眉间入静三辰影,肘后通灵五岳图。
    北洞树形如曲盖,东凹山色入薰炉。

  • 24.《满庭芳(木犀)》 宋·李洪

    香满千岩,芳传丛桂,小山会咏幽菲。
    仙姿冷淡,不奈此香奇。
    翠葆层层障日,深爱惜、早被风吹。
    秋英嫩,夜来露浥,月底半离披。

  • 25.《分菊》 宋·郭仁

    小畦香雨碧颸颸,分得新苗旋作篱。
    为待繁英供采掇,故寻异本斩芳奇。
    野人自爱编青障,老圃先教拥绿泥。
    浊酒预拚重九约,狂风莫损最高枝。

  • 26.《蓝溪次曾状元韵》 宋·林伯春

    羊肠路入最高峰,倦倚东风点瘦筇。
    芳草有情春意远,青山依旧暮云重。
    新来梵阁添奇观,前度时人带老容。
    寄我此身天地裹,梦回林杪一声钟。

  • 27.《次韵梁尉秦碑》 宋·莫济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 28.《喜英公大师相访》 宋·赵昌言

    僧中何事最闻名,笔札高奇是梦英。
    十八家书垂墨妙,一千年圣遇文明。
    未将六籍重刊石,已驾三车到化城。
    此日劳师相枉访,豁然襟抱慰平生。

  • 29.《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 30.《同刘季游登天柱冈四首》 宋·杨万里

    穿青度碧白云中,山正奇时路忽穷。
    引道老农辞我去,与君更上最高峰。

  • 31.《酬安秘丞歌诗集》 宋·王禹偁

    我闻天有二十八个星,降生下界为英灵。
    东方曼倩萧相国,至今留得终天名。
    又闻地有三十六所洞,洞中多聚神仙众。
    神仙负过遭谴谪,谪来人世为辞客。

  • 32.《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宋·周必大

    买山老山间,乃识山之容。
    爱山无古今,此论谁非同。
    仇仙来匡庐,一转语独工。
    不识山面目,只缘在山中。

  • 33.《庭木》 宋·曾巩

    庭中有佳树,清影四面垂。
    往往风雨夜,蛇龙此投依。
    留之待鸾凤,未许燕雀窥。
    谁谓乌鸟恶,安巢最高枝。

  • 34.《和奇父叔夏雪五首》 宋·胡寅

    谁能逐兽搏于敖,敏捷诗才笑鲁皋。
    桂魄梅花俱自好,海山银阙两相高。
    回风最爱翻双袖,润物全胜拔一毛。
    打底和成真少味,空惭清酎映甜醪。

  • 35.《和奇父叔夏雪五首》 宋·胡寅

    乍霁初离房与敖,又看云气压神皋。
    昆冈屡得因心友,东郭真惭举趾高。
    最爱谢儿方柳絮,可怜汉使啮毡毛。
    水晶盐是何人得,拜赐曾同御缥醪。

  • 36.《化成岩二首》 宋·赵汝鐩

    一线沿崖路,衰残步屟迟。
    攀萝冲雾上,倚槛俯空危。
    石佛像须久,山僧言不知。
    看来众亭子,最是妙高奇。

  • 37.《用陈和你太博韵题江州高远亭四首》 宋·袁说友

    浔阳名郡敢言支,最近江山左右之。
    松盖前倾浑似故,诗兵捷出愈称奇。
    案头朱墨无多事,亭面东风足四时。
    相与平分剩遗爱,未饶白傅去时思。

  • 38.《游灵岩记》 明·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 39.《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 40.《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