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无身复的诗词(1596首)

  • 321.《六丑·杨花》 宋·彭元逊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
    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
    浩荡何世。
    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

  • 322.《金陵九思》 明·邓氏

    丁卯,王母归咸京,余母子从。
    经浔阳,兼彭泽,自郧、襄入秦岭而之长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变,夫子频欲以我南,弗能也。

  • 323.《哀江头》 明·何白

    飞云渡口西风急,津吏停桡刺船立。
    始阳公子方垂髫,掩抑依依向余泣。
    为言阿父守南康,双旌五马烂生光。
    宁知廉吏反成罪,诸孤藐尔身凄凉。

  • 324.《岐亭五首(并叙)》 宋·苏轼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 325.《寄曾子固》 宋·王安石

    吾少莫与何,爱我君为最。
    君名高山岳,嵑乐嵩与泰。
    低心收憃友,似不让尘境。
    又如沧江水,不逆沟畎浍。

  • 326.《快活歌二首》 宋·白玉蟾

    快活快活真快活,被我一时都掉脱。
    撒手浩歌归去来,生姜胡椒果是辣。
    如今快活大快活,有时放颠或放劣。
    自家身里有夫妻,说向时人须笑杀。

  • 327.《初夏有感》 宋·曾巩

    我从得病卧闾巷,三见夏物争滋荣。
    红英紫萼逐风尽,高干密叶还阴成。
    山亭水馆处处好,朱碧万实相骈擎。
    林乌梁燕各生子,翅羽已足争飞腾。

  • 328.《山河叹送刘左史归简州》 宋·魏了翁

    山河两戒南北分,天地一气华戎钧。
    譬诸指搐非害事,往往西体为不信。
    惟今愧虏相噬吞,人言雪耻兹其辰。
    盍驱卞庄刺刺虎,又嗾庐{捉去扌加犭}擒狡{皴去皮加兔}。

  • 329.《寄谢夹谷书隐先生四十四韵》 宋·何梦桂

    粤从太极分,大块溟涬洩。
    人生於其间,三才位成列。
    人极苟不立,清宁将竭裂。
    厥初始断鳌,万古功卓绝。

  • 330.《诫子》 宋·何梦桂

    鲁语诲时羽,商书称时敏。
    一字该二义,学者盍重省。
    又日新其德,成汤常自儆。
    三月不违仁,颜子独深领。

  • 331.《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宋·李处权

    漂流剧东南,所历过所闻。
    始及庐陵郡,俯仰尤不尘。
    朅来未敢忘,事贤友其仁。
    翘翘萧与李,拔萃而多文。

  • 332.《潜心斋》 宋·李处权

    古之学为己,今之学为人。
    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
    克己而复礼,天下皆归仁。
    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

  • 333.《去年一首》 宋·苏籀

    去年胡来清水岩,黄河狭隘冬凌顽。
    戾如飘风速如鬼,犬豕淫虐豺狼贪。
    探马星奔汗流地,猛士眦裂发指冠。
    潼雍见兵不及万,半阙甲胃屯河边。

  • 334.《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 唐·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
    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
    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 335.《遣行十首》 唐·元稹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
    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
    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 336.《遣行十首》 唐·元稹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
    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
    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 337.《赠友五首》 唐·白居易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
    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 338.《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唐·白居易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
    是时相遇在符离,我年二十君三十。
    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

  • 339.《贯休应梦罗汉画歌(一作禅月大师歌)》 唐·欧阳炯

    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
    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
    时捎大绢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

  • 340.《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