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无穷趣的诗词(188首)

  • 101.《代寿李参预雁湖先生五十韵》 宋·程公许

    仙李蝉嫣系绪长,彤岩谱牒自曹王。
    滔滔江汉流波漫,濯濯芝兰奕叶芳。
    陵井已偕儒术显,异岩尤擅史才良。
    榆枌倍借钧重,阀阅高腾万丈光。

  • 102.《初夏登北山》 宋·卫宗武

    春山如佳人,形色丽而秀。
    兹来怅非时,已入朱明候。
    片红飞不留,万绿新改旧。
    接茵芳草蔓,偃盖古木茂。

  • 103.《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读书亭》 宋·陈文蔚

    古人不可见,千卷留遗编。
    要非纸上语,至理实参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将何传。
    极本会於一,枝叶数万千。

  • 104.《三月初五日同诸友自城南游水西书事》 宋·方回

    步出城南门,衣袂飘和风。
    风中有花香,不问紫与红。
    万山似无罅,一水能自通。
    插云石色古,喷雪滩声雄。

  • 105.《李陵台》 宋·宋无

    寒风扬尘走沙石,朔气佃人马辟易。
    五千步卒当数万,空眷夺张争无敌。
    音于趣降声疾呼,道穷矢尽身为俘。
    归无面目见天子,築台何颜怀故郁。
    义血不染虞场草,宁甘北首阴山老。
    空垂远涕望远天,难洒成陵松柏边。

  • 106.《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任华

    吾尝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
    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
    中间张长史,

  • 107.《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 唐·元稹

    海亭树木何茏葱,寒光透坼秋玲珑。
    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一拳墺伏东武小,两山斗构秦望雄。

  • 108.《括意难忘》 宋·林正大

    汹汹松风。
    更浮云皓皓,轻度春空。
    精神新发越,宾主少从容。
    犀箸厌,涤昏E3C2。

  • 109.《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 元·马熙

    买陂塘旋栽杨柳,飞桥检校公务。
    当年题柱非无意,借用池墨玄雨。
    沱共渚。
    早有路潜通,海上三神屿。

  • 110.《赠徐子虚画鱼》 宋·王佐才

    我尝放意游江湖,喜从钓叟观真鱼。
    有时临溪行复坐,秋水无风鱼自如。
    鳞鳞鬣滑随上下,回旋戏跃形皆殊。
    两两相逢若对语,聚头戢戢摇双须。

  • 111.《安定山》 宋·张恪

    常怀玉垒李谪仙,精神浩瀚游八表。
    顶摩苍天弄白日,方丈蓬莱思清矫。
    吾乡夙号山水邦,萦青缭白杂苍缥。
    人间要自有佳趣。

  • 112.《上执政四十韵》 元·雅琥

    圣主飞龙日,求贤似拾珍。
    典谟皆故老,登用必元臣。
    日月当黄道,风云拥紫宸。
    华封归帝力,寿域囿吾民。

  • 113.《春日述怀寄汤义仍四十韵》 明·邓渼

    汉域春阴尽,苍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风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单车即瘴炎。
    投荒虚绣斧,览胜引彤幨。

  • 114.《寄题玉山诗一百韵》 明·张仲举

    治理逢熙运,钦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载,上德配轩唐。
    大业勤弘济,元臣协赞襄。
    贤科收俊造,庭实粲珪璋。

  • 115.《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悉下汲于注壑又不善蓄佳》 明·朱凯

    情闲好品茶,性淡能辨水。
    江左几泓泉,勺勺定媸美。
    浙右园焙栽,种种别妙理。
    七宝白云淳,石井剑池泚。

  • 116.《客至当饮酒二首》 宋·王安石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 117.《贫士吟》 明·唐寅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 118.《送章传道东归三十八韵》 宋·强至

    一日或数篇,数日哦一轴。
    夫子之於诗,夜补昼不足。
    长吟天地间,万象困题目。
    天徒饱其才,而特馁其腹。

  • 119.《送林懿成解兵掾》 宋·郑刚中

    公喻如龙媒,秋游身有神。
    暂此地上行,气压凡马群。
    我喻如麋鹿,野性不受驯。
    带迫到城市,迩迩常畏人。

  • 120.《再和》 宋·王之望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鱣先生嗟晚暮。
    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