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无欲者的诗词(1501首)

  • 821.《春山三朅来》 唐·李涉

    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
    昔人避世兼避雠。

  • 822.《题筹笔驿》 唐·殷潜之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 823.《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 唐·陆龟蒙

    吴都涵汀洲,碧液浸郡郭。
    微雨荡春醉,上下一清廓。
    奇踪欲探讨,灵物先瘵瘼。
    飘然兰叶舟,旋倚烟霞泊。

  • 824.《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宋·吕蒙正

    版本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825.《哀国子黄助教》 宋·梅尧臣

    儒者务欲博,诵说穷各秋。
    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
    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

  • 826.《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惠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根。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
    识者期之,欲得愈分。

  • 827.《土兵行》 明·李梦阳

    豫章城楼饥啄乌,黄狐跳踉追赤狐。
    北风北来江怒涌,土兵攫人人叫呼。
    城外之民徙城内,尘埃不见章江途。
    花裙蛮奴逐妇女,白夺钗环换酒沽。

  • 828.《寄题郑熙宁夫玉轩》 宋·林表民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 829.《东台》 宋·陈舜俞

    筑台俯园木,亦既覆华宇。
    主翁达生者,作诗傍门户。
    谓台乃主人,吾身同逆旅。
    台远谓公言,无易浪称与。

  • 830.《芋洋岭背闻雨声满山细听林上槁叶风过之相戛》 宋·巩丰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
    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

  • 831.《公安》 宋·黄大受

    市人屋井底,栋与江堤平。
    大江压堤来,浩浩势欲倾。
    古堤腾长蛇,独与江争衡。
    积流增巨涨,飘突万马惊。

  • 832.《潮阳尉郑太玉梦至泉侧饮之甚甘明日得之东山》 宋·唐康

    入道肯著相,出神得佳泉。
    起寻定中境,偶在山之巅。
    四人蹋{抗扌换乔}{抗扌换虚},数里闻潺湲。
    循声到巉绝,满意流甘鲜。

  • 833.《予生》 明·刘溥

    予生鄙性嗜奇古,北走青徐南走楚。
    千金不惜买干将,宝匣腾光快先睹。
    龙文星彩莹深秀,结绿青萍何足数。
    河汉常时失斗牛,雷电中宵吼风雨。

  • 834.《题戴进山水抱琴图歌》 明·杨承鲲

    呜呼清角不复见,玄鹤已去悲风呼。
    裨海齐州一反掌,乾坤莽莽知音孤。
    曲高节疏苦欲睡,白首人间空见图。
    就之忽惊云木动,沈笔欲下还踌躇。

  • 835.《独漉篇》 明·赵南星

    独漉独漉,波腾鱼伏。
    鱼伏欲起,波腾不已。
    翩翩孤鸿,徘徊云汉。
    我欲折芦,为子周患。

  • 836.《送孙勉》 宋·苏轼

    昔年罢东武,曾过北海县。
    白河翻雪浪,黄土如蒸面。
    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
    是时累饥馑,常苦盗贼变。

  • 837.《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 宋·苏轼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 838.《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宋·苏轼

    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 839.《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宋·苏轼

    并生天地宇,同阅古今宙。
    视下则有高,无前孰为后。
    达人千钧弩,一弛难再彀。
    下士沐猴冠,已系犹跳骤。

  • 840.《三朵花(并叙)》 宋·苏轼

    房州通判许安世,以书遗余言:“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
    能作诗,皆神仙意。
    又能自写真,人有得之者。
    ”许欲以一本见惠,乃为作此诗。